一条渠承载的水利梦 四川大英县都江堰灌区高永支渠改扩建工程惊影
三月如歌,万物齐呤。在百花争艳的春色中,在蓝天碧水之间大英县处处呈现水利春修的建设场面。近日,大英县通仙乡都江堰灌区高永支渠改扩建施工工地上机声轰鸣,随着开工令的的下达,这项事关旱区20余万群众生存发展的民生骨干水利工程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川中大英,沟壑纵横,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属降水径流低值区,干旱严重,出旱频繁。据统计,灌区旱象历时一般为30~40天,最长达70天,发生旱象的年份高达88%,其中春旱占20%,春夏连旱占46%。特大干旱年景,塘堰干枯,溪河断流,导致禾苗枯死无数,减产严重。
在大英,不少老百姓都晓得“郪江左岸那边十年九旱,干得恼火”。 通仙乡大黄沟村6社百岁老人陈安同说:“我们处在沱江和涪江的分水岭上,就好象鱼的脊梁光溜溜的留不住水,哪边都靠不到,只有靠水利工程。”
“郪江左之地 十年一大旱,三年两头旱,冬干春旱年年见”。 通仙乡高山村支书何先光说。
缺水成了旱区20余万群众祖辈的夙愿与追求,甚至成了他们的一种自觉的使命与归宿。为圆旱区人民群众“水利梦”,省水利厅,省都江堰管理局,遂宁市委、市政府,大英县委、县政府与旱区人民同呼吸,共努力,为彻底根治旱区缺水开展了艰苦卓越的工作。
1976年春,省政府把都江堰灌区第七期工程作为都江堰人民渠末端大型引蓄相结合的灌溉设施,并将大英境域郪江左岸、通仙、象山、蓬莱、隆盛、回马等镇、乡耕地8.55万亩纳入灌区;1990年,首条渠道高永支渠前段干渠首段工程全面完工,试水畅通无阻,大英人实现了岷江雪山水,润泽大英旱区良田的梦想;1991—2014年23年间,都江堰向灌区输水达3600万方,为解决灌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助推灌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由于高永支渠供水骨干渠道修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且地处都江堰灌区最尾端,渠道输水战线较长,工程前期总体规划标准不高,灌区每年春灌用水十分困难,灌区规模逐年萎缩,截止2013年,现有灌区仅实现灌面2.0万余亩,不到总体规划灌面的25%,严峻的现实已成为制约灌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想为民所想,作为民所作。省、市、县各级党委、政疛把广大旱区群众需水的迫切愿望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
为彻底改变现状,从根本上改善灌区条件,旱日实现灌区总体规划,大英县水务局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大英县人民渠已建主要骨干渠道扩改建规划方案,拟扩改建渠道约65公里,工程总造价1.5亿元,总控灌面积10余万亩,在此基础上,县水务局并多次积极主动到省水利厅和都管局汇报工作,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诚恳的态度感化上级领导,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高永支渠属人民渠七期工程鲁班水库大英灌区片骨干水利工程, 1991年建成,从射洪县人民渠大明分干渠末端处接水,原主要控灌通仙、蓬莱、隆盛三个乡镇,设计控灌面积2.834万亩,渠首设计流量1.8m³/s。根据本次扩灌区总体前期规划,火井、星光支渠拟改由高永支渠取,原设计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灌区群众生活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因此急需对高永支渠进行扩改建。
2013年四川省都江堰勘测设计院受大英县继引工程管理所委托,对高永支渠进行可行性研究设计, 2014年5月省发改委对项目进行批复,同意对高永支渠0+000~12+674段,渠道设控灌面积8.55万亩,渠首设计流量5.0~1.5立方米每秒,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工程总投资2365万元。
为加快大英县人民渠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步伐,今年县水务局已抓紧开展笫二条星光支渠扩建设工程可研设计,争取列入2015年都江堰灌区节水攺造与配套中央投资计划。
高永支渠整扩建工程峻工后将为灌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