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八连增” 粮食应该怎么种?

27.01.2014  11:08

    2013年,四川省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七连增”。2014年,如何跃上“八连增”?新型农业现代化,农业技术研发攻关很重要,把先进技术推广落实到农业生产关键环节中更加重要。农村的现实却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留守农村妇女、儿童、老人)成为主流人群;种粮比较效益低下、耕地刚性减少不可逆转……如何突破?我省今年启动“万人进万村联万户技术走基层”活动,意欲以创新方式,让农技下乡收到实效。日前,记者跟四位农技员下乡,一路走访,看到哪些新情况新问题,听到什么值得关注的故事,且看本报记者从田间地头发回的现场报道。

    ﹙跟农技员下乡故事一﹚年轻人不愿干找不到接班人怎么办

   人物素描

    刘盛华,从事农技推广37年,人称“刘科学”。因车祸失去了一条腿和一只手臂,装着假肢的他依然奔走在农技推广的最前线。心声

    没啥比帮着农民多打粮食更让人激动。

    农技推广,是刘盛华最熟悉的工作。从21岁起,他已经干了37年。

    农技推广,对刘盛华又是一件新鲜事,因为农村人在变、技术在变,推广环境也在变。

    1月14日,记者跟随乐山市夹江县青州乡农技中心主任刘盛华下乡。“原来搞农技推广就是发发传单、上上课,现在就不一样了。”刘盛华说,现在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传单发到手里,也是“天书”。上课培训,就更不感兴趣了,“就算人来了也顶多扎个场子,都在‘冲壳子’、打毛线。”“农民是不是不需要农业技术呢?”记者问道。“当然不是哦!”站在一边的青州乡种粮大户刘海兵抢过话茬,“去年‘刘科学’手把手教我种旱育秧秧田,省工、省料还抗旱,一亩秧田算下来能节约成本200多块呢!”“他是种粮大户,一亩田增收几百块,几十上百亩就不是个小数,不像一般的农户,一亩三分田,多打几斗谷子、少打几斗谷子影响不大。”刘盛华对记者说。种粮大户,是他推广农技的重点。

    “今年省上启动的技术‘下基层’也有一些变化,农技培训不一味讲数量,不看培训了多少人,而要看质量,要抓大头、看实效,比如培训种粮大户,再通过种粮大户示范带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刘盛华也从“上面”的文件中咂摸着农技推广的变化。

    迎面而来的都是些熟面孔,“刘科学”、“刘技师”的称呼不绝于耳,刘盛华的脸上也挂着满足的笑容。

    帮助“刘海兵们”增产增收,成为刘盛华坚守的最大动力。11年前,因为车祸失去了一条腿和一只手臂,装着假肢的刘盛华依然每天奔走在农技推广的最前线,“没得啥子比帮着农民多打粮食更让人激动的了!

    58岁的刘盛华也有他的烦恼。“再有两年就退休了,还没有找到接班人,咋个不急嘛?”刘盛华说,农技员确实是个苦差事,有技术的不想干,没技术的干不了,风里来雨里去的,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愿意干这一行。

    因为没有找到接班人,青州乡党委书记李晓瑛已经跟刘盛华约好,等他退休了乡政府要出钱把他聘回来,因为“青州乡的农民不能没得‘刘科学’。”刘盛华也很开心,“只要还能走得动路,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记者 赵若言 许静 文/图)

    ﹙跟农技员下乡故事二﹚种出来给你看比发100张宣传资料都管用

   人物素描

    吴剑,致力于农产品新品种推广,探索“技术走基层”如何让农民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心声

    推广新品种是农技推广中最难的一环,先试种出来,再拿着东西上门宣传。

    1月14日,川南丘陵寒雾笼罩,秋马铃薯收获的季节刚刚过去。

    46岁的晏宏是自贡市荣县正紫镇田木沟村村民,微胖的他,手劲很大。他从网兜里取出一个土豆,一掰两半,周围的村民忍不住“哎哟”了一声——土豆的芯儿是黑紫色的。“稀奇吧,新品种,叫黑美人。”这个名字让村民们一阵哄笑。

    正紫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吴剑接过“黑美人”,一边翻滚着一边介绍,“为啥黑?富含花青素,抗癌、抗衰老,三个月就长成。现在流行紫色食品,不愁卖。

    吴剑觉得,推广新品种是农技推广中最难的一环,“农民很实在,种了几辈子的作物,让他换个新东西,说破嘴,他也不敢往地里种。”所以,吴剑的方法是,先试种出来,再拿着东西上门宣传。

    去年,吴剑带动晏宏等3个农户进行小面积种植。第一年收获后,考察了“黑美人”的生育期、适应性以及市场反应,然后拿着土豆给农民看,“比发100张宣传资料都管用”。

    “技术走基层一方面是加强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转变思维,注重实效。农民听不懂就不算‘走基层’。”荣县农业科教站站长丁超表示。

    如何让农民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吴剑也在探索着——

    遥控指挥:在手机中录入所在区域农户的手机号,“下种、施肥、打药一到时间立即发短信提醒。

    特别照顾:针对不认识字、玩不来手机的农民,就上门手把手指导。

    “农药都是吴老师给调好的,要是弄拐了,就要烧苗子。”62岁的田木沟村村民夏文新遵照吴剑的指导,去年种了7分地的富硒紫花生,收购价每公斤9元,比普通花生高出两元。“马上花生又要种了,收了花生就种‘黑美人’!”夏文新说。

    先试种再推广,循着这条路子,“黑美人”进村的路子也越来越宽:元旦过后,荣县各镇的农业技术咨询“坐诊处”,来问“黑美人”该咋个种、咋个管的村民络绎不绝。(记者 陈岩 许静 文/图)

    ﹙跟农技员下乡故事三﹚手握“秘密武器”批量培养“种田CEO

    人物素描

    周维松,教农民种田已有10多年,如今创造新模式,批量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心声

    让农民尝到甜头,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必须要有“秘密武器”。 □本报记者 赵若言 许静 文/图 “农技推广?你OUT了!我们培养的是种田‘CEO’!”1月15日,初见周维松,嘴里蹦出的尽是时髦话。

    周维松是崇州市崇阳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干农技推广已经10多年了。

    拿出小本本,周维松迫不及待地把他挨家挨户统计的数据告诉记者:截至2013年12月,全市21个乡镇144个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达361个,入社农户9.46万户,入社面积21.33万亩。

    还要从2010年说起。那时崇州开始搞土地股份合作社,并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种田,将各家各户的分散田块变为规模经营。“农民一开始对这种新鲜事物并不感兴趣,我们第一个土地股份合作社,隆兴杨柳,组建之初入社面积只有101.27亩。农民必须尝到甜头才愿意加入啊。怎么尝甜头?我们有秘密武器。”周维松有些得意。“秘密武器”就是提供配套的农技服务体系,“一站式”帮助“种田CEO”解决怎样种田的问题。

    依托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周维松们建立起了农业服务超市,超市与“种田CEO”对接,他们若需要秧苗、耕种、施肥、打药、收割,一个电话服务人员就上门了,“需要什么有什么,就像在药房抓药,我们农技人员开药方,在超市按方抓药就行了。

    目前,崇州市桤泉、隆兴、济协等片区共有9个农业服务超市,拥有大中型农机具320套,服务面积达20余万亩,实现了机耕、机播、机插、机收,基本做到全程机械化。

    “周维松式”的种粮模式得到了省上的大力肯定,这也激发了周维松的斗志。

    “省上启动了农技下基层活动,其他地方都是农技员教农民种田,我们则是培养‘种田CEO’。”周维松有些自豪地介绍,农技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职业经理人和职业农民进行培训。目前已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5960人,职业经理人1460人。

    王志全就是这1460名职业经理人中的一个,19岁外出打工,43岁选择回乡种地,如今是顺江合作社和杨柳合作社的“CEO”。“还是种地踏实,卖了粮食就有钱。”“CEO”培训课程让王志全对种地这个职业越来越上手,“我负责的土地从一开始的80多亩扩展到现在的500多亩,光去年上半年种水稻就挣了3万多块钱,我的社员也能每亩地分红300多块。

    ﹙跟农技员下乡故事四﹚思路决定销路8块一斤的大米更好卖

    人物素描

    袁勇,帮助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已有4年,利用相生相克生物多样性原理,减少虫害、改良土壤。心声教农民种田,理念比技术更重要。

    袁勇,简阳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4年来只干了一件事:帮助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1月16日,记者跟随袁勇来到双河村。村委会前的院坝里,村民们正在排练春节的节目,不远处的池塘边,坐着一排钓鱼的人。

    “以前地里连根蚯蚓都找不到,土也梆硬!”说起这几年的变化,70多岁的魏显良有些激动,指着不远处的池塘说,原来那是一片臭水塘,现在水也清了、鱼也多起来了。原因是“农药少了、化肥少了!

    “教农民种田,理念比技术更重要。”袁勇边走边说,路边那堆看似平常的土堆,里面养的是蚯蚓;不远处的那块菜田,白菜、莴笋、萝卜、蚕豆……看着就像是一个“大杂烩”,“这是用的相生相克生物多样性原理,可以减少虫害、改良土壤。

    从依靠化肥、农药提高产量,到凭借自然生态要品质,近年来双河村的变化显而易见。“原来一亩地产一两千斤稻谷,一斤卖个一两块,还怕卖不脱。现在不用化肥农药,虽然一亩只有七八百斤稻谷,但一斤就能卖8块多,客户还要抢,你说种啥子划得来?”魏显良说。

    在双河,合作社已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在双河村支部书记李显俊眼中,综合平台给村民提供了社区化的服务,遇到一些婚丧嫁娶也都有人帮忙,大大增强了村民间的感情,增强了凝聚力,反过来也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在农村,只要农民齐心,干啥子都容易。”“今年省上启动了农技下基层活动,我的理解是,除了实实在在的农业技术,还应包括新理念、新思路。”袁勇说,“国家和省上都提出支持培育壮大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这让我们很振奋,也促使我们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走。”袁勇和记者在村里边走边谈。

    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当地的生态农产品申请商标、引进加工企业发展产业……袁勇说,跳出传统的农技推广思路,脚下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