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印象•苗溪往事——记我院师生参加“重走苗溪老基地”主题活动

04.05.2017  23:42


 

“苗溪山高路险,农场太大了,我们那时与原始森林、雾气、野兽相伴,晚上夜雾慢慢由山谷里升上来,这里有四川最好的高山茶场。当山脚下人们已经穿上了薄薄的衬衣,这里的干警和犯人还穿着冬天的棉服。”听到退休老民警彭爷爷讲到的苗溪往事,20名在川西监狱实习的体改生与新入该狱工作的民警不免惊叹。4月25日至26日,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学院与川西监狱合作,针对刑事执行专业人才培养从塑形更需促质的角度强化学生的内涵培养,开展了“重走苗溪老基地”的主题活动,其宗旨在于缅怀先辈、传承精神、继往开来。川西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给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印象一:历史久远

苗溪基地风景优美,70年代的灰瓦、砖墙,只有从白底黑字“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的可以推测院落的特殊身份。自1953年以来,这附近方圆43.24平方公里的高山上分布着4个支队56个分监区,高峰期曾关押上万名罪犯。万亩茶园产出的茶叶弛名国内外,有 “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的美誉, 是我省一所典型的农场型监狱。刑事执行专业的校外带头人——川西监狱陈小平监狱长给师生们点明了此次活动的内涵,“过去人们认为把服刑人员关在大山里,和社会完全隔绝,能让他们好好改造,因此监狱建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后来随着时代变化,这样的隔绝反而妨碍了改造。今天我们加深对监狱历史的认知才能更好放眼未来。”

印象二:艰苦奋斗

苗溪基地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民警与罪犯的粮食要从山下的芦山县城背回,特定环境使民警承受的监管压力很大,当师生问及彭爷爷怎么克服困难时,他笑言“我们就生活在云雾山中,在满天星光下与犯人促膝谈心,还挺浪漫的。”这是何等的心胸与责任,师生也更加理解了川西人的情怀。据政治部任主任介绍,自2003年搬迁到成都龙泉驿,罪犯由采茶、制茶或种地及简单的手工劳动,转变为缝纫、制衣、制鞋和制作家具等手艺,有的罪犯还报考了职业技术资格自学考试。监狱进了城,新民警对前辈的勇于担当、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需要代代相承。

印象三:薪火相传

苗溪基地经历了汶川和芦山两次地震,岁月无声,原来的监舍多已荒废。今天师生重新站在“茶溢清香除污涤浊,厂添新规改恶从善”的制茶车间前,站在“警戒线”旁,仿佛看到了监狱人为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作出的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负责体改生管理的狱政科刘科长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学员的实习情况,对学员良好的精神面貌、过硬的专业素质作了高度肯定;团支部廖书记寄语学员即使在今后不同的工作工作岗位上也要做到无悔青春。

习近平同志指出“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深刻反映出我院师生参加“重走苗溪老基地”主题活动深刻意义:作为青年民警,不忘历史才能找到工作的价值,牢记使命才能在现实的土壤中找到涵养梦想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