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率先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淡化行政级别

28.10.2014  11:21

  今年9月,苏州在全省率先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25名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校校长挂职级上岗。

  让校长更加专业化

  苏州市教育局人事师资处处长徐卫向记者介绍,此次推出的市属中小学校长职级共分“四级六等”,即特级、高级(含一等、二等)、中级(含一等、二等)、初级。今年8月4日,经过个人申报、资格评审、民主测评、办学满意度测评、答辩等程序,首批25名校长的职级评定结果正式出炉: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苏州景范中学校长顾苏云被评为特级校长,其他23名校长中,高级一等校长4名,高级二等校长4名,中级一等校长12名,中级二等校长3名。

  “从前的校长就是‘大管家’,大事小事杂事样样要管,大量行政工作挤压了本该投在教育上的时间和精力,”景范中学校长顾苏云说,“但实行职级制,考核与工作内容真正匹配,对校长的‘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也给了校长‘专业’的机会。”景范中学历史悠久,学校校址原为范仲淹创办的义庄旧址。挂职级上岗之后,顾苏云围绕“如何将‘景范文化’融入教育实践”的课题,分别为学校两个校区制定了不同的发展规划。

  与景范中学情况不同,在觅渡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90%以上。“每年的毕业生当中,15%考入高中,85%进入职业学校;而去年的校内调查显示,仍有80%的家长表示孩子要读高中,这意味着将近有一半的学生很可能难以如愿,”觅渡中学校长郝云亮此次被评定为中级二等校长,“2013年起,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基础教育阶段,并邀请职业学校的老师来上课,今年已经有60%的学生愿意读职业学校了。职业学校是不错的选择,下一步学校还将积极引导。

  最终受益的是学生

  早在2012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就已经孕育了校长职级制的雏形——“区域性校长职级年薪制”,将区内校长分为五级,除特级外,每级分一、二、三等。“任职时间越长,级别越高;工作业绩越好,等次越高,”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人事师资处处长刘海燕说,“任职时间每增加3~4年,可提高一级;但等次一年一评,考核内容包括当年的一切大小事务。

  刘海燕介绍,级别、等第直接与年薪挂钩,就像一个坐标轴,级别轴X轴、等次轴Y轴越长,年薪线走得越远。靠近原点的四级一等校长可获当年标准工资,综合最高的特级校长可获得1.25个标准工资,综合最低的四级三等校长可获得0.95个标准工资。但年薪线也会波动,为了体现待遇杠杆,鼓励年轻校长,每级一等的年薪都能高于上一级三等。

  “从校长自身角度来说,关系到收入、关系到面子、关系到自身发展。”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校长尤佳说,通过校长发展教师,通过教师发展学校,每个人都有压力和动力,最终受益的是学生。目前这项制度面向区内44所学校的45位校长,园区新兴学校多、年轻校长多,三级和四级的校长就有30人,“区域性校长职级年薪制”推行两年,给了年轻校长更多机会。

  苏州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不搞终身制,原则上每两年评定一次。任期内考核不合格者,将解聘。苏州市教育局长顾月华说,条件成熟后,会逐步向全市全日制的中小学校推广。

  破解教育行政化

  “通过这样逐步推进的改革,苏州将淡化校长原有的行政级别,”“为的就是致力于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培养更多‘教育家’型的中小学校长,让学校的管理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中去,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

  柳袁照原先在苏州市教育局工作,后来到苏州十中担任校长,都有行政级别,这么一步步走来,他的感受最深。“行政级别的评定更多时候更看重资历,而校长职级制评定是对校长资历、成绩、学识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和认定,这一整套的评价体系更完善也更专业。”柳袁照说。

  实行校长职级制也解决了原先单位行政级别和校长行政级别不对称的问题。柳袁照举例,苏州十中是处级单位,但校长的行政级别是科级,像这样学校级别和校长级别不匹配的情况在苏州并不是个例。但现在已经无所谓是否对称,原先的科级校长,既可以在科级学校任职,也可以在处级学校里任职,这也有利于校长在不同学校间的流动。而随着校长行政级别的淡化,学校的行政级别也将逐步淡化。

  “把校长这支队伍,从行政队伍中区别开来,是为了让他们在更广阔的背景施展才华,达到返璞归真的办学境界。不论管理形式如何变化,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而校长就是学生、教师、学校的服务者,”柳袁照说,“我会一直做到退休,其间不一定是校长,但一定是教师。

  “校长身份的变化也是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没有行政级别之后,校长的责、权、利应该明确,应该有合理的规定,如果仅仅是改个名字那就没什么意义了,”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赵蒙成说,“另一方面,相比较而言,行政岗位机会并不多,专业职务的评定,对大部分校长来说也是个人职业生涯另一种机遇。”(孟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