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苍溪3万名党员干部真情服务暖民心

20.12.2013  14:45

  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家庭……

  说知心话,搭连心桥,办热心事,回应关切……

  作为革命老区、贫苦山区、地震灾区的苍溪县,把2013年确定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亲民年”,要求全县党员干部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在“四真”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真走基层 泥土粘接干群情

  “如今,我们村都铺上了水泥路,蔬菜也运出去了,骑摩托去镇上办个事也就十来分钟”,“这多亏了‘第一书记’谭宗荣积极争取项目,发动群众投资投劳”……

  谈起村里的变化,苍溪县陵江镇古梁村支书李广生和乡亲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早在2012年10月,该县就出台了《关于认真开展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亲民年的通知》,以真走、真问、真解、真转“四真”为抓手,分季度开展暖春慰民、双抢助民、建设惠民、维权护民“四大行动”,大力推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日纪实、月分析、月考评”,防止干部下基层走过场、假糊弄、乱扰民。

  全县35名县级领导干部每人直接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和一户困难家庭,帮助落实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活动阵地建设等项目309个,投资3800多万元;309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结对服务群众5600余户;3万多名党员干部自觉参与。

  真问民计 知屋漏者在檐下

  “改造前,许多住户一家几口挤在二三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吃饭睡觉,很不方便,如果不是县委政府下决心改造,可能整个改造会遥遥无期……”该县麻纺厂棚户区新住户欧明和激动地说。

  为了改造苍溪原麻纺厂破产后留下的751户居民、9家单位形成的县城最大的一个棚户区,该县县委书记何海生3次到棚户区群众中问计,最终落实了多年来的遗留问题,让过去的“老大难”成为老城区又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商住一体中心。

  苍溪县委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在全县开展“三问”活动,机关“”挂点村、乡镇党委“”村(社)两委、村(社)两委“”群众,并要求联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将结对群众当成自家“亲戚”走,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行。”各乡镇、各部门汇总“三问”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向群众说明情况。目前,全县征求各类意见建议3000多件,制订帮扶计划326个,承诺帮扶事项315个,并逐一安排专人负责抓落实。

  真解民忧 好事实事暖心窝

  该县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等民生工程,编织群众“幸福鸟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今年3月,苍溪县东青镇社区69岁的李玉芬意外摔伤住院治疗时花去医疗费2.1万元,出院第二天,县医保局工作人员就去主动接洽办理药费报销。

  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根据联系帮扶群众需求,着力为群众办好3-5件实事,主要包括为子女升学提供报考咨询,协助办理养老、医疗保险手续,帮助担保小额信贷,发展一项特色种养业,开展一次疫病和病虫防治,协调联系农产品销售等。

  事情不大不小,正是群众急需,办好办实了,由群众填一张“微笑”回执寄回到上级党组织,干群这门“”才算修成正果。

  真转作风 群众满意是标准

  只用半小时就在社区办理了《失业就业登记证》,加快了办理小额贷款的进程,很快就实现了扩大项目投资的愿望。苍溪县陵江镇下岗职工,兴旺豆制品厂经理李军切身体会到了“时间就是金钱”这个概念。

  “便民服务中心真的好!在以前,我们老百姓办个事跑上跑下,问这问那,现在,服务到了家门口,我们满意得很。”苍溪县白山乡到乡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王兵感慨地对记者说。

  目前,全县39个乡镇、789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乡镇有民情台账、干部记民情日记、群众有驻村干部联系卡,点对点为群众办事,服务送到家门口。

  “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就像走亲戚,走的越多就越亲,我们要求每一名干部先从群众的点滴小事做起,只有办小事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办好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大事,我们的组织和干部才能真正在群众中扎根。”苍溪县委书记何海生如实说。(雷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