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三个全覆盖”助推精准扶贫

09.09.2015  16:35

为加强扶贫攻坚力量,夯实农村基层基础,苍溪县采取“三个全覆盖”的办法,强力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助推全县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一书记选派全覆盖。一是高标准选。设立了第一书记对党忠诚、热爱“三农”,思想解放、善于协调,公道正派、亲民爱民,吃苦耐劳、务实肯干,作风优良、严于律己等5项硬性选派标准,提高第一书记准入门槛,确保其有能力发挥扶贫攻坚核心领导、示范引领的作用。二是多渠道派。采取在递进培养优秀学员、后备干部人才、“三农”专技人才、退出领导岗位老同志和愿意回原籍任职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中各选任一批的“五个一批”方式进行选派,已选派递进培养优秀年轻人才16名、后备干部36名、“三农”专技人才102名、机关工作人员76名,45岁以下占69.3%、35岁以下年轻同志占31%;硕士1名,研究生5名,本科105人,大专以上文化71人。对选派人员设置1个月考察期,“召回”下派不合格的书记32人,并责成相关单位重新选派。目前,全县214名第一书记已全部到村履职,实现了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三是严要求管。出台《苍溪县贫困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试行)》,将第一书记组织关系转移到村,工作关系与派出单位脱钩,星期一至星期五在村食宿,全日制工作到组入户。建立第一书记工作责任清单和工作全程纪实机制,严格按月评价、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实行第一书记的任期考核与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年度的贫困村脱贫任务、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个人升降去留等“四挂钩”,考核结果记入工作实绩档案。

驻村工作队全覆盖。一是建强队伍。由第一书记派出单位“一把手”任队长,第一书记、“双联”干部、挂职干部、乡(镇)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党员志愿服务者等人员组成驻村工作队,每队保证有常年驻村人员3至5人。目前,全县214支驻村工作队共有帮扶队员967名。二是建优机制。推行1个贫困村+1名联系领导+1个帮扶单位+1个驻村工作队+1名驻村干部“五个一”制度,明确“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工作队不撤出”的驻村刚性要求,驻村工作队与第一书记协同推进扶贫攻坚,包干完成脱贫任务。将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纳入部门单位党组(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范围,驻村工作队的牵头责任单位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为贫困村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倾斜和扶持。三是抓实帮扶。由县扶贫移民局牵头建立《苍溪县驻村帮扶队工作计划(2015-2018年)》,驻村帮扶队员签订《驻村帮扶工作承诺联系卡》11842份,积极开展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帮扶、新村帮扶、科技帮扶、基层组织帮扶、帮户助耕等“六大行动”,投入项目帮扶资金6000余万元,新植猕猴桃9000余亩,新存栏生猪14000余头,硬化村组道路101公里,新改建山坪塘80余口,新改建农房400余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20余期,维修整治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4个,组织3000余名机关干部开展抢种抢收4次。预计2015年底,全县3900余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800元以上。

干部培训全覆盖。一是全覆盖培训政策精神。县、乡两级每月举办1次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专题培训班,对基层扶贫攻坚政策理论进行全面培训,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范锐平部长来苍调研指示精神,以及各级扶贫政策,强化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政治担当,提升其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全覆盖培训工作技能。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扶贫移民局统筹推进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专业技术培训;与川农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每年组织1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3所高校短训,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乡镇每季度举办1次基本技能培训班,对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普通党员、新型农民专题开展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扶贫项目实施、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其服务“三农”、引领发展的能力。三是全覆盖开展实践培训。深入开展田间地头实践教学,每月由乡镇组织2-3名土专家、田秀才对种养大户进行农业生产知识现场教学,每次授课时间不少于2小时;依托党群大讲堂,每月邀请1-2名农村致富能手传授致富经验,提升第一书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定期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走访老党员老干部活动,每月至少走访老党员老干部3-4名,向他们学习群众工作方法,提升自身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