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兰池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推进三项改革试点见闻

21.09.2014  11:36

本报制图 李梅

  ——苍溪兰池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推进三项改革试点见闻

  今年初,苍溪县在农村产权确权基础上,在永宁镇兰池村试点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确保集体与农户长期收益;用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拓宽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实施“两保+分成”,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一系列措施,走出了农村改革的一招妙棋。

  莫东鸣 本报记者 徐凯

  9月17日,苍溪县永宁镇兰池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内,四组村民杨家清正在管理猕猴桃苗。他说:“实行股权量化后,我家每年有近4万元收益,两年后还有分红。

  在兰池村,像杨家清一样,村民们享受着财政支农资金改革带来的红利。

  股权量化

  确保集体与农户长期收益

  “我家5口人,以前虽然全年有财政支农资金约4.7万元,但畜牧、农业、扶贫等部门各有各扶持的产业,我没有感觉到太大变化。今年实行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后,按贫困户每人9.52股计算,我家有47股,每年有股权分红。”61岁的贫困户姜仕茂说,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这条路,走得好。

  过去,支农资金直接分配给每家每户后,再来督促大家发展配套资金相对应的农村产业,结果出现资金撒“胡椒面”、产业不成气候的现象。为确保实现支农资金效益最大化和农户的长期收益,永宁镇在推进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七权”同确基础上,在兰池村探索把财政投入特色产业发展和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农资金1109万元,按每股1000元量化成11090股,再按村、社、村民1:2:7的比例折算成股权,其中将产业扶贫资金的20%计144万元折股赠送给127户贫困户。这既解决了村社集体资产“空心化”问题,又让农民享受到财政支农资金的长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