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全力推进扶贫攻坚行动 合力战贫困奋力奔小康
基础设施大改善、村容户貌大变样、生活水平大提高……苍溪县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7.4万人减少到现在的9.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6.1%下降到15%,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52元。
“始终坚持以扶贫攻坚为统揽,强力助农脱贫增收,苍溪要走出一条山区县扶贫开发的新路子。”18日,县委书记何海生如是说。
强基础描绘人居“新画卷”
“我们村修了水泥路后,交通就方便多了。”元坝镇飞马村原村支书赵先富谈起村里的变化,深有体会,“以前买包化肥,全靠人背,来回一趟要5个小时,现在骑摩托半小时就行了。”
飞马村是元坝镇最偏远的乡村之一,到镇上27公里,到县城52公里,交通落后的状况长期制约着该村经济发展。
硬化公路、接通自来水、安装有线电视……苍溪县实行项目资金硬捆绑,集中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整合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行业部门资金,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使用方法,集中投入到整村推进的贫困村。结合实际,在项目建设上狠抓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整治等重点内容,使群众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硬化村内道路710公里,100%的通乡公路、90%的通村公路得到硬化;新建、改造农村电网线路1500余公里;85%的群众用上安全放心水;建成生态小康新村420个,建设新村聚居点107个,打造生态农居11.8万户,带动脱贫1.7万户,新村覆盖面达61.5%。
兴产业打造致富“聚宝盆”
“今年猕猴桃价钱可以哦,我卖了1万多块了。”石门乡杨河村王金德大爷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在王金德自家的果园里,一股果香味儿沁人心脾,老两口忙得不亦乐乎,采摘、装箱……正在忙碌之际,手机响了。“啥子?批发价6块?那不卖哦。”王金德接通电话后说,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成交。
杨河村地处苍溪县柳池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覆盖白鹤、石门2乡镇12村66个村民小组,2748户,9312人,面积达34.7平方公里。
依托园区的地利优势,一边种植猕猴桃,一边在园区就业,一年下来,王金德老两口一年收入也有5万多元。像王金德这样一边发展种植,一边当工人,走上致富路的,不在少数。
选准项目、集中连片、规模发展……苍溪县以打造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和川东北中药材基地县为目标,重点发展以猕猴桃和苍溪梨、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的“1+3”特色产业。
同时,以连片扶贫开发片区为载体,集中规模打造,建成以中土镇罐山村为代表的46个整村推进示范村,以天新连片扶贫开发片区为代表的8个产业示范片,辐射带动千亩产业基地20个,覆盖39个乡镇45万人口,其中辐射带动贫困人口4.2万人,项目区农户人均年收入达到720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900元。
强智力激活发展“新思维”
岫云村是苍溪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距县城52公里,人均仅0.6亩土地,400多个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如何依靠本地现有的资源增加群众收入?这成了村支书李君面前的难题。有青山绿水,有新鲜空气,为何不能发展原生态农产品种养呢?
岫云村推出了“远山结亲计划”:在城里招募1000个精英家庭,与岫云村及周边1000家农户结成对子,一对一的为城市家庭提供高品质、原生态的农产品,村两委和合作社统筹协调营运和管理。
今年4月,这一扶贫模式更加升级。在省扶贫移民局、省扶贫基金会的参与下,活动更多向爱心企业方向推广,30多位企业和基金代表“亲戚”,首批认购了村合作社55.6万元的原生态农产品,全村留守在家中尚能生产的186位老人,至少人均增收2900元。
帮助群众“换脑子”,引导群众挣票子。苍溪县充分依托“户办工程”中“一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的基础,立足各地产业发展实际,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了自身的“造血功能”。近三年来,组织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30期(次),培训11.7万人次,受益群众52万人,培养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业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5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