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骗术新花招:用水冒充油推销 电话促销产品

17.11.2013  15:55

编者按 随着经济生活的活跃,这些年来,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包括亲身经历的上当受骗事件,多得难以计数,媒体上几乎天天有类似的报道,简直有点见怪不怪。可是,为何骗子还能屡屡得手,归根结底的一个原因,在于骗子抓住了人们的某种心理,或想贪图便宜、或要投机取巧……其实,骗子并不高明,有时是欲望遮蔽了人们的双眼。

新花招1

老汉不老实 用水冒充油

本报讯(记者王琼 实习生张亚巍)不久前,小张夫妇俩支起了一个煎饼摊,每天起早贪黑地忙活儿。可是,昨天一名老汉上门推销用黄水冒充的假油,一下子就骗走了小张二百块钱。

小张夫妇俩来自福建,一个月前,小两口在回龙观一带支起了一个煎饼摊。每天天不亮,小两口就在寒风中开张了。煎饼摊使用的油也都是在正规市场批发来的品牌大豆油。小张说,这是因为“油好,煎饼才能香”。

可是,本月14日中午12时许,一名衣衫褴褛的老汉骑着一辆电动车来到了小张面前。老汉自称是专门给批发市场送粮油的,他的电动车里确实装着几个麻袋。老汉央求小张发发善心,帮他买几桶大豆油。因为这是仓库老板可怜他,特地让他拿出来卖的。

看着眼前老实巴交的老汉,小张动了恻隐之心。他跟着老汉走到车前,看着老汉从麻袋里拎出了一桶5升装的品牌大豆油。这桶油不仅密封度很好,油桶上还有正规的生产日期,是今年刚产的新油。小张一问价,价格和他平时从正规市场批发的价格差不多,只便宜了3块钱。

小张心想,这些油应该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买了油后还能帮助眼前的老汉,正所谓一举两得。于是,他对老汉说,这几桶大豆油,他全包了。就这样,老汉边道谢边将6桶5升装的大豆油卖给了小张,小张递给了老汉两张百元大钞。

当天晚上,小张夫妇收了摊后,肚子饿了,才顾得上给自己做煎饼。小张打开一桶从老汉那里购买的大豆油,往热锅上一倒。没想到,当时就升起了一层雾。小张这才意识到,这油有问题!这哪里是油,分明是水!仔细回想后,小张才意识到不对,老汉当时拿了钱,一溜烟地就跑了,他本同情老汉,想今后照顾他的生意,要留老汉的号码,可是老汉拒绝了。

昨天下午,记者看到了小张购买的这6大桶油。其中有一桶油已经被小张倒了一大半,这桶油闻上去一点味道都没有,更谈不上豆油味。但是,从外观上来看,颜色却和大豆油一模一样。剩下的5大桶油还没有开封,红色的密封圈足以以假乱真。小张一边拿起一桶油往下倒,一边气愤地说:“这分明都是用色素兑的水!

小张说,像他这样做点小买卖不容易,所以他才拨打了本报热线,想给像他们小两口一样起早贪黑的煎饼摊主提个醒,千万不能因为同情、图便宜而放松警惕,买了假油。“这些假油我会全倒光,然后把空瓶拿回去,不能再让这些造假者拿去坑别人了。” 王琼摄 J010

新花招2

想白落便宜 结果落陷阱

本报讯(记者王琼 实习生陈亚巍)花298块钱就能买个网络高清电视产品,还能送300块钱的电话充值卡?刘先生觉得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事儿,更何况还是之前自己购买热水器的“正规厂家”打来的电话。就这样,刘先生上了当,他花钱买来的东西根本就不能用。

刘先生说,今年8月,他购买了某品牌家电的热水器。不久前,他接到了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对方称是这家热水器公司的工作人员。这名“工作人员”能准确说出刘先生购买热水器的型号和时间,因此刘先生对于对方的身份,并没有起疑。

这名“工作人员”称,近期这家公司推出了一款网络高清电视产品,可以用来上网看电视。目前,这款新产品正在进行试用促销,只要花298元就能购买,还能赠送300元电话充值卡。“我一算,就算试用的新产品不管用,可这电话卡还值300块钱呢,就通过电话订购了这个产品。”刘先生说,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寄上门的包裹,当时他付给快递员298元。

快递员走后,刘先生打开包裹一看,所谓的网络高清电视产品竟然是一个类似于U盘的“三无产品”,根本就用不了。而这张电话充值卡更是假的不能再假了,充值还得先拨打一个188开头的手机号。刘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记者上网查询后发现,不少人都遭遇了类似的骗局。骗子往往会冒充消费者之前购买过的品牌公司的工作人员先获取信任,然后再行骗。大部分受害者被骗后都追不回损失,只能上网发帖提示一下身边的朋友多加留意。 J010

新花招3

银行卡绑定对方手机 却被支付宝刷走四千

因为误信一位自称可以小额贷款的陌生人,郑先生在申请办卡时,将自己的银行卡绑定了对方的手机号码。“当时以为虽然对方知道银行卡号,但是卡的密码只有我自己知道,还是挺安全的。”让郑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对方竟通过支付宝快捷支付,不需要密码直接从他的卡里转走了4000多元。

郑先生告诉记者,前天他接到了一位陌生人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对方称自己是一家公司的,与多家银行有合作,可以搞到利息比较低的贷款。“贷款额度在二三十万,听上去还比较靠谱。”于是,郑先生便按照对方的要求,去银行办理了一张卡,但是在办理过程中,对方要求郑先生把银行卡与另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绑定。“当时听到这个要求时,我心里有点警觉。”在办理银行卡的过程中,郑先生不住地问银行工作人员没有密码对方能否从自己卡里取钱。在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后,郑先生这才放心地在申请单中写上了对方提供的手机号码。

在办理银行卡的时候,我还特意对卡的功能进行了限定,取消网上转账等功能,就怕有人盗用。”在办理新卡后,因为手头有一万元现金,郑先生便将这笔钱存到了新办理的银行卡里。一切手续办妥后,他把银行卡号发给了自称可以帮其办理贷款的那位陌生人。

回到家后,郑先生总觉得心里不安,于是,昨天上午8点半,起床后的郑先生顾不得洗脸漱口,急忙查询前一天刚刚办理的银行卡账户。这一查吓了他一跳,银行卡被转走了4000多元。“卡在我手里,密码我也没有告诉给别人,这钱是怎么被转走的呢?

郑先生急忙给银行客服打电话,被告知他的这4000多元钱是分两笔通过支付宝快捷支付的方式划走的。“没有密码,对方怎么能从我的卡里弄走钱呢?”想不明白的郑先生急忙向客服人员咨询,这才得知原来只要申请了快捷支付,就可以不通过输入银行卡密码直接把钱转走。随后,郑先生又给支付宝客服打电话,经过查询,他这才知道自己的这两笔钱是前一天晚上11点钟被对方转到别人的银行卡里了。“前后两笔钱,相隔不到10分钟。

记者随后查询支付宝时发现,在申请办理支付宝快捷支付业务时,的确不需要填写银行卡密码,只要把与银行卡关联的手机号码输入进去,便可得到系统发来的验证码,操作者便能将银行卡与支付宝账户绑定,同时不需要银行卡密码便可以进行网上支付、转账等操作。“办理业务时没有绑定我自己的手机号码的确是我的失误,但是支付时竟然不需要银行密码,这就是个漏洞了。”郑先生担心,如果有人不小心把手机丢了,只要不法分子知道机主的银行卡号,那么直接通过申请支付宝快捷支付,不就可以轻易地从失主卡里转走钱了吗。“希望我的教训也能给别人起到警示的作用吧。” 本报记者李环宇 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