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花式篮球的成都90后男团,摘下世界级比赛桂冠
蒜头(右)和队友一起表演。
蒜头炫技。
闪烁着金属质感的漆皮篮球,纹丝不动,立在场地上。这枚标准的7号球,重量600g,圆周75厘米,积蓄着不可小觑的能量。
灯光亮起,音乐的节奏开始撼动地面。“蒜头”弹跳着步伐,修长的手指带起了地面的篮球。转起来了,飞快地转,篮球在指尖若即若离,转得均匀流畅。飞起来了,忽又看不见了,篮球在“蒜头”的肩膀上翻滚,腾空,再直降腿间。男孩与篮球,浑然一体,自在沉醉。
左手篮球,右手飞翔。成都一个90后男子团队,为花式篮球痴狂与刻苦,摘得了世界级比赛的桂冠。他们让梦想照进了现实,走在花式篮球职业人的成长路上。
花篮挑战赛
他们用“回忆杀”征服全场
2016年12月的广州,被一场充满热血和酷炫的比赛所点燃。2016年KHOT花式篮球挑战赛开战,这也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世界级花式篮球比赛,聚集了世界上最豪华的花式篮球阵容。来自12个国家的代表队纷纷拿出绝活,以球技和创意说话。最终夺取冠军的,是来自成都由6个男孩组成的F3团队。
他们用童年“回忆杀”的剧情设计和编排有序新颖的球技,获得了观众的尖叫与掌声。“至今难忘,那是玩花式篮球以来最骄傲的事情。”人称“蒜头”的队长王腾飞对此感到自豪。
脱胎于“街球”的花式篮球,增加了很多表演的“戏法”,融入了街舞元素,更加注重与音乐节奏的结合。在中国,花式篮球玩家起步大约在15年前,大部分人是通过网络和视频自己琢磨。
蒜头、阿拽、豇豆、小帅、NICOO、麟仔,6个90后四川男孩,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每天晚上,队员们聚集在成都西村的工作室,切磋技艺,编排动作。工作室的落地窗外,好奇的人们往往会驻足观看,看到精彩之处,不乏叫好的声音。
劲爆节奏的HIP-POP音乐,挑动着身体中对自由的最深度的向往。头、颈、肩膀、手臂、腰背,篮球滚动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或停滞、或转动、或腾空绕圈,球和人,相得益彰。球的来去轨迹,了然于心,节拍律动相知相随。
每一次感悟
回看比赛录像找创新的灵感
“不仅要有对球的掌控力,还要有意识,有空间感。加入舞蹈的元素,让这项运动真正活起来。”豇豆道出了自己对花式篮球的感悟。“以前打篮球只是停留于手上的运动,现在扩大到了全身。”
“以前是人在玩球,现在要做到球在动,人也在动。”蒜头说,“例如最基本的用肩滚球的动作,以前我们让球顺利通过两肩以及胸前就算完事,中途也许还会有停球的动作。现在对流畅度,难度以及音乐节奏的把控都有要求,除了让球‘溜’过这条路线外,双肩也会随着做出波浪式的动作,看起来会更圆满。”
也就是这个基本动作,在蒜头们眼里,永远都不能达到完美。“每个动作都没有最高的标准,只有更高的要求。”每次比赛完,回看比赛录像是队员们必做的功课。“我们会去察看和总结动作的完成度,以及从中寻找更多创新的灵感。”
平时练习中,队员们也会相互指正。“我们之间有话直说,很多新的动作也是在这样的交流中研发出来的。而且一旦有人想出了新的招式,马上就会告知大家。”豇豆说,会分享是这个团队最大的优点。
不止是炫技
他们想做中国花式篮球职业人
6月16日晚上7点半,工作室外的空地上。NICOO刚刚结束了一堂免费体验课,学生是两个6岁的男孩。“好啦,小朋友,今天的体验课就上到这里。如果喜欢的话,可以请爸爸妈妈带你来正式上课。”NICOO弯下腰,对小学员说道,接着给一旁等候的家长介绍了一番课程设置。
玩球,不止炫技、炫舞蹈,还要考虑市场的接受度。通过花式篮球教学和商业演出,挣来的收入,可以支撑他们的梦想走得更远。因为,他们想做中国花式篮球职业人。
通往现实的路,一开始并不那么容易。2014年,团长蒜头从成都体院篮球专业毕业了,他想在成都组建本土的花式篮球男团。响应号召的队员们,拖着行李箱,来到成都二环路的三室一厅里。
现实与梦想的差距,一天三顿饭是最实际的问题。在没有收入的阶段,有人选择离开了。剩下的人想要坚持,但会熬到什么时候,心里没有底。队员小帅开始在小区里发传单招生,教孩子们打篮球。虽然就在小区的半个篮球场教学,吃不起饭的窘境却得到了缓解。
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男孩们在成都东郊记忆的公共篮球场练球,修炼球技。慢慢地,一个月可以接下十来场商演了,后来还上了选秀节目。团长蒜头的技术最好,商演机会最多,为了守护起大家的花式篮球梦,他参与了各个城市的巡回演出,将收入全部投入到工作室。
2017年,花样男团F3的工作室开始对外招生。针对4岁的孩子到成人的不同年龄,6个男孩拟出了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他们也受邀走进幼儿园,为孩子们展示花式篮球。“这些孩子,是中国花式篮球爱好者的火种。”NICOO说,与竞技篮球不同,花式篮球老少皆宜,只要多练习,就会有好的球感,也很容易得到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