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影城15日歇业 曾被列为成都最佳约会地点

10.02.2014  14:14

开了16年多之后,伴随一纸敬告,位于一环路南三段跳伞塔的花园影城,宣布将于本月15日歇业。曾经,它被成都商报列为最佳约会地点,而在很多人心中,它承载着和男(女)朋友坐着公交车去看电影的那些周末、在三楼小包间吃着零食看通宵电影等等有关的青春记忆。

在2011年和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两次采访花园影城创始人王启光,看到了一段跟热爱有关的坚持,一种跟现实有关的无奈。

花园影城何时能重开?王启光自己也无法给出答案。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潘媛 记者张世豪 蒋超 摄影记者 卢祥龙

1997年至今,花园影城已经存在了16年多。它只有8个厅,最大的120座,最小的60座,总共近600个座位。但就是靠着这样的硬件,最辉煌的时候,花园影城的全年票房可以排在全省第二、第三位,也可以进入全国前50,达到几百万票房,近百万人次。

 

一段时光

1997年

建花园影城

王启光和他的合伙人在跳伞塔附近建起花园影城;是成都最早成立影迷俱乐部的影城

1999年

最辉煌时期

最多的时候,一年接待90万观影人次;在成都的大学生中已是赫赫有名

2002年

成为太平洋院线旗下影院

2004年

资金缺乏,合作伙伴离开,影城改造的计划未能实施

2010年

UME、保利、橙天嘉禾进入成都;

随后,华夏、百老汇、横店等新的院线相继进驻成都,带来更先进的放映技术和更好的观影体验

2014年

花园影城宣布将于2月15日正式歇业

 

一纸敬告

影城本月歇业  充了卡的影迷 请来退费

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在花园影城门口看到了一则敬告。敬告内容显示,因物业到期,影城定于2014年2月15日正式歇业。

记者询问售票窗口,工作人员答复称15日之前均可正常观影,只是提醒如果是团购票,要抓紧时间前往兑换。

影城经理王金国随后也证实了歇业消息,并称敬告早在本月5日就已经贴出。王金国说,虽然影城还在正常迎客,但一些歇业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展开,比如逐批通知持有现金充值卡的影迷,并已经陆续办理了一些退费。至于影城硬件方面的拆移,王金国表示,这些都安排在15日之后。

一段记忆

21岁的成都影迷:

它伴我长大 15日前再去一次

这则歇业告示勾起了不少影迷心里的回忆。21岁的成都姑娘李雨时家住玉林,用她自己的话说,花园影城一直伴随她长大。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花园影城是在小学三年级,看的是《哈利波特》。再后来上中学以后,花园影城三楼的小包间就成了她和同学假期里的心头爱。买好零食,包下一个包间,一晚上可以连看两部恐怖片,“又可以玩,又可以吃东西,而且一晚上几十百把元钱,很适合学生聚会”。即使后来上大学去了外地,但只要回到成都,李雨时都还会约上以前的老同学,去看几场通宵电影。

得知影城即将歇业,李雨时难掩遗憾。趁着学校还没开学,她打算组织同学赶在15日之前再去一次。“以后就没有可以看通宵电影的地方了,也不会有这样的日子了。

31岁的山西影迷:

大学恋爱常去  50元就能过个愉快的周末

31岁的郭辉曾在川师上了四年大学,毕业后,郭辉回到了山西老家。他对花园影城的回忆,几乎全部跟恋爱有关。虽然川师距离跳伞塔并不近,但学生时代开销有限,花园影城小厅15元的票价已经足以构成吸引。郭辉回忆,他一般都是和女朋友坐上12路前往影城,“两张票30块钱,加点吃的,50块钱,就能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一声叹息

花园影城创始人王启光:

四次直言“心痛” 向影迷道声:感谢

与众多影迷心中的不舍相比,对于影城的歇业,花园影城的老总王启光内心更是五味杂陈。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下午数次联系采访,均被婉拒,数次沟通之后,他叹道:“心里太复杂了,不知道从何说起”。

不过,在2011年,成都商报记者曾经专访过王启光,并留下了一段尚未公开见报的文字,详细记载了花园影城的来历,以及这位掌舵者内心的坚持与无奈。

激情

电影发烧友建起了影城

1989年,王启光在武侯大道开了一家录像厅。那个时候特别流行香港的武侠剧,《绝代双骄》《神雕侠侣》连续放。王启光每天下班都要经过川剧团的镭射厅,几乎都要钻进去看上一部,不看就过不去。后来,这家叫“花园镭射厅”的地方,放了很多好电影,生意越来越好。

两年过后,镭射厅面临拆迁。王启光觉得是时候正式进军电影放映行业了。利用蓄积到的第一桶金,和结交到的一群有电影情结的同事,1997年,他在跳伞塔附近租下场地,建起了花园影城。

只用了三年,花园的名气就出来了。2000年左右,花园影城这个名字在成都的大学生中已是赫赫有名。当时南门上的川大、华西医大(当时尚未合并)、西南民院的学生,都喜欢去花园影城看电影。一方面它的硬件条件在当年算好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在3楼的9个小包间,面积一般十平米左右,能容下五六个十来个人不等,一圈沙发,一个茶几,一个投影,一套音响,看起来类似KTV包间。在包间里,可以包场选片,一晚上几十到一百元不等,是同学聚会的上佳选择。

辉煌

最早成立影迷俱乐部达十几万人

花园影城是成都最早成立影迷俱乐部的影城,1997年时,它的会员有几千个,后来发展到了十几万之多。

王启光说,1999年左右,影城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最多的时候,一年接待90万观影人次,甚至北门、西门的人都会骑着自行车来花园看电影。影城的程经理回忆说,当时看到特别好的电影,影迷们会很激动地跑到他的办公室,拍着桌子和他讨论。至今,仍有影迷与影城的工作人员保持书信来往。

无奈

想“曲线”建影城但没那么多钱

花园影城的辉煌持续到2004年前后。

王启光认为影城改造的时机已到,成都的观众需要更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他看中了距离花园影城不远的一块地方,和开发商谈合作已到了最后阶段,图纸都出了———至今仍保存在他手里———遗憾的是,他拉来的两位合作伙伴最后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他手头没有那么多资金,只能遗憾放弃。

王启光和同伴们选择了迂回战术,开始转战门槛更低的商场:足浴、KTV。但这些都没有让王启光放弃重建一个花园影城的梦想,他甚至把旗下的KTV也定位为电影主题。但他的梦想始终没能实现,“都是因为没有钱”,王启光说起来很无奈。

衰落

影迷流失收益不佳需填补亏空

在成都,花园影城是从录像厅年代一直到现在,还存活下来的惟一一家影城。不过,王启光坦言,尤其到了发展后期,活得不算好,有时候还得依靠公司的其他产业来填补亏空。

如果是为了赚钱,可能就放弃它了,但我不可能放弃。”王启光说,花园影城多年来培养的影迷群体如今都已经分散到各处去了,对于十几万影迷的流失,王启光动情地说:“不怪他们,是我们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伤感

难以言说的痛重开之期难定

昨日下午,在电话的另一头,他的语调缓慢深沉。16年来的回忆,仿佛都在迫不及待地奔涌,也让这场对话有些松散。他一会儿提到当年的文化贫瘠,一会儿又聊到他亲自迎来和送去的一届届学生,语气颇为伤感。忽然间,他又想到了当年成都商报曾把花园影城列为最佳约会地点,很快又提及花园影城在当年曾是影院行业内全国首家民营企业,语气明显带着自豪。

穿插在这些回忆片段中的,他还四次直言“心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痛”。

聊天快结束时,王启光特别提到了多年来合计上千万的花园影城影迷。他很认真地委托记者:“真诚地向他们说一声感谢,为了这段和电影有关、和热爱有关的缘分和情分。”并且,他也再次明确表示,自己内心绝对没有放弃让花园影城重开的意愿,只是还需考察市场,目前时间难定。

至于更多的问题,电话那头久久地沉默:“还能说什么呢,只有一声叹息了……

花园影城多年来培养的影迷群体分散到各处,新兴的、更为现代化的标准影院散落在成都各地,人们越来越习惯在家门口看电影。

与此同时,近20条院线,80多家影院逐渐涌入,不惜重金购买先进的放映技术,例如引入IMAX等多种屏幕,只为在成都电影市场分一杯羹。

一些思考

老牌电影院如何重生?

在2013年票房收入前10名地区中,四川以113566万元的票房位居全国第六名。成都电影市场成为各家影院争夺的焦点,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目前成都市有近20条院线,80多家影院。

而一些老牌电影院已经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当年总府街上的智育电影院,先是改建为红旗剧场,现已经是王府井影院;位于蜀都大道的东风电影院,现已不再是影院。

院线之争

成龙、周星驰都来成都开影院

最近这两年,华夏、百老汇、横店等院线相继进军成都,今年,还会有新的院线进驻成都。此外,就连成龙(成都耀莱成龙国际影城),周星驰(越界电影城)等大明星也来成都开起了影院。

拿春熙路来说,就有王府井影城、太平洋影城、星美西南影都、万达影城(财富店)、橙天嘉禾影城(富力店)、星际里影院、UA影城等7家影院。

技术之争

继IMAX之后 4D影院都来了

为了打好“票房”战,许多影院不惜重金购买先进的放映技术。而UME影院在进入成都市场之初,便将发展会员作为重点,为会员增设手机购票、电话订票、会员积分、见面会活动邀约等服务。

两年前,看一场IMAX电影是一件非常奢华的事,但如今,成都市已经拥有了7块IMAX银幕。去年年底,成都首个4DX影厅亮相CGV国际影城(成都金牛店),观众还能得到振动、吹风、喷水、气味等感官体验。

票价之争

网上团购成热门选择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很多观众通过手机互联网购票,去年占据成都票房近70%的万达院线、太平洋院线双双升级网络购票系统,让更多年轻人以直接选位的网络购票方式购票。因价格亲民,通过网络团购购买电影票成为观众的选择。此外,王府井影城、紫荆金沙影城还大量引进无人购票机,颠覆传统购票方式。

新老之争

除了技术老牌电影院还要创新

老牌电影院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普遍经营困难,常常成了电子游戏厅、卡拉OK厅、歌舞厅、录像厅等汇聚的大杂烩场所。“老字号电影院的生存归根到底要追溯到其本身的定位———能不能适应电影产业的变化,以怎样的方式创新而又能保障老影院多方面的利益,这些问题需要多部门的沟通协调,并且需要积极探索。”业内人士表示。

市场竞争不可避免,院线要想把蛋糕做大,就必须将差异化创新经营做好。老牌电影院除了技术跟上,还要紧跟时代勇于创新。”一位成都影城负责人表示。

成都商报记者 张世豪

相关报道

花园影城 留在记忆里已足够

□潘媛

花园影城关门了,用一种温情脉脉的方式。“为答谢你们21年来的支持与厚爱,于2014年2月5日~11日举行感恩回馈会员活动。

16年来,它一直精巧温情。最难得是和看电影的人之间,保持着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关系———而不是买票卖票的简单交易。它最早实行会员制,最早开创包场选片,出了影院,走上大街,经理和观众还会打招呼寒暄。

第一部在花园看的是《浪漫樱花》”“最早那会儿还有5块的票价”“回想着以前吃完饭和老妈散步过去,看看电影,或者过生日的时候去领免费票,满满的回忆”……真的是满满的回忆。

这是从录像厅时代一直存活到现在的惟一一家电影院,如今,它也要消失了。很多在花园影城度过少年时代和青年时光的人表示难过,比他们更难过的是花园影城的创始人王启光。从创业到鼎盛,再到遭遇瓶颈,最后的拯救努力,王启光对“花园”始终带有一种“”的情结。像做梦一样从电影发烧友变成影城老板,在这个每天都不一样的城市里,苦苦挽留一座有着20年历史的窄小影城。

2011年,我采访王启光。那时的成都,万达橙天中影UME等外来巨头已与本土的太平洋星美屡次过招,初定天下。印象最深的是,他反复说,“我不可能放弃”。花园影城早就不是他最赚钱的项目,到后来,几乎是赔钱在做。他靠KTV等产业积累资金,一直没有放弃重建花园影城的机会,但每一次都是遗憾。

那时簇拥的人群早已散去,但荣光和情感还留在王启光心里。他说:“不怪他们,是我们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在飞速前进的时代,我们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这不仅仅是王启光和花园影城的困局。我们每个人身处这样的时代,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矛盾:一些在技术上相对落后的事物,却往往因为饱含历史与记忆,在情感上占尽优势。于理,应当放下;于情,难以割舍。在花园影城这里,温情与怀旧终于输给了现代化、规模化和集团化。毕竟,如今看电影更多是有关视觉听觉的娱乐,没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只靠温情和记忆,是留不住人的。

时代的车轮滚滚而来,它轮换着多情和无情两幅面孔,落后的最终将被进步的碾碎———现在已经无法适应需求的花园影城,当年不也是靠先进的硬件设施和经营理念征服人心的吗?

我们对坚持情怀心存敬意,也为顺应时势最终放下拍手叫好。既然现实中留不住,就让留在记忆里,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