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飞仙关:过渡房“升级”暖意浓
1月22日,记者来到芦山县飞仙关镇朝阳村,随处可见繁忙的建房景象。过去一周,雅安夜间最低温度逼近冰点。受灾群众能否在过渡安置房中过一个“暖冬”?
过渡房穿上“保暖衣”
“棉被?不成问题。”飞仙关镇党委副书记兼朝阳村第一支部书记陈世果告诉记者,2013年秋冬之际,当地民政部门以及社会爱心组织就赶来发放、赠送过冬棉被。“新棉被从没像现在这么多。”在村民田相林、田学云家,床上铺的都是新被子。
记者最关注的,是过渡房如何保暖。“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受灾群众每户领到3000元过渡安置费。“多数投亲靠友去了,全镇修起392户过渡房,那时候弄些木架架一搭,夏天透风又凉快,但冬天就冷了。”
去年11月,雅安市提出对过渡房进行升级改造,朝阳村有3户住房作为示范。村民高文芬还记得其中的要领:“挖开地基,铺一层塑料布,防潮;房子四周缠一圈油布,加一层稻草,再裹一圈厚塑料,保温……”“中间夹一层干谷草或秸秆,可起到减少热量对流与传导的作用。”该市住建局村镇建设科负责人宋博说。雅安市县成立了温暖过冬巡查组,加强检查,“主要看房、看粮、看衣、看床,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土办法”变废为宝
对过渡房“升级”,雅安市要求“防风、防雨、防潮、防冻、保温、保暖、加强结构”。借助定点教学,飞仙关镇将每个村的木匠聚起来进行培训,60名“土专家”成为升级过渡房的“技术员”。
过渡房“升级”充满了民间智慧。村民田学云一家的住房靠近公路边。前几年风貌改造时,使用了大量彩钢瓦。“房子倒了,材料还在。”田学云说,他和儿子利用这些材料,搭建起钢结构的简易住房,还把扣板捡回来做了吊顶。
这是个套间,有卧室、客厅,客厅与卧室的隔断也用彩钢瓦,上半部分用的是塑料布,可以让阳光照进来。
旧蚊帐、旧地板、抹灰墙、草垫……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在海拔1500米的宝兴县五龙乡青江村,村民的过渡房升级措施令宋博吃惊:“他们在帐篷外面加一层木板,帐篷上蒙上彩条布,就像罩上了双层玻璃,里面暖和得很。”
部分村民春节前住新房
陈世果家在雨城区,距镇上不足半小时车程,地震后,他却只回去过两次。“太忙了,恨不得把一天当两天用。”陈世果说,最要紧的是加快永久性住房建设进度。
1月22日,记者来到飞仙关镇凤凰村新村聚居点,一排排黄色小“别墅”拔地而起。“春节前就有一批住房满足入住条件,群众可搬进去过年。”施工方负责人张云福说,这些永久性住房外墙设计了保温层,窗户配套中空钢化玻璃,相比以前的农村住房,保暖又结实。
据悉,飞仙关镇永久性住房开工率已达到67%。31户无力建房的特困户将住进由财政“买单”的轻钢结构房屋。还有35户建房困难户,将享受5年贷款免息的政策扶持。
□本报记者 李秋怡 张守帅 王飞发自芦山县飞仙关镇朝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