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孩子们在幼儿园内玩耍(4月13日摄)。
纸能用来修房子吗?在四川芦山县太平镇胜利村高家扁组,震后重建的苗苗幼儿园会给你答案。
这个看上去像是一个典型川西民居的幼儿园坐落在2013年芦山地震重灾区太平镇的一片山谷中,距离镇中心约两公里,背靠镇上一个新村民安置点。人字形屋顶的平房教室内,孩子们咿咿呀呀地唱着儿歌,而教室外的水泥路不时有运载建筑材料的卡车“轰隆”驶过。
苗苗幼儿园于2003年创立,但位于原来镇中心的楼房园区在地震中遭严重损坏。2013年10月,由日本著名建筑师坂茂设计、微笑彩虹志愿者组织筹资重建的“纸管幼儿园”开工建设,并于2014年2月建成投入使用。
“纸管做建材,我们之前连听都没听过。但真的没想到,纸管幼儿园只花了三个月就修好了,修好后,很多人来看稀奇。”园长竹楠说。
在占地600多平米的园区里,主体建筑是两间平房教室,面积有126平方米。大班和小班的孩子分别在此学习、玩耍、吃饭和午休。园内活动区域铺设着柔软人工草坪,陈放有捐赠所得的旋转木马、滑梯等“大玩具”。竹篾编制成的外围栏上,晾晒着小朋友的棉裤和袜子。
如果不是竹楠指点,外人很难发现组成建筑主体构架的20根棕色坚柱和34根横梁就是这栋建筑的灵魂——纸管。建筑安全是经历了数次强震的当地灾民最关注的问题。
参与幼儿园建造的微笑彩虹的志愿者、西南交大建筑学院副教授殷荭介绍,这些看起来像木头的柱子实际上是紧卷成筒的回收纸张,不仅强度大、防潮防火,且本身质量又轻,易于拆建,最适合建造灾区的临时过度建筑。
同时,房屋按照坂茂建筑美学选择了塑钢材质的白色墙体门窗,辅以稻草秸秆压制成的屋顶和地板。整座单层院舍显得清雅简洁,透着和式建筑的禅意。
“坚固又轻巧,环保可回收,拆装方便,简洁素雅是这个建筑的特点。纸管又有木头的质感,尤其能让灾民感受到温暖安全。”殷荭说。
尽管如此,在建造幼儿园的那个冬天,还是不少不放心的年轻父母和好奇的村民天天来围观。“很多后来入园的孩子的家长是看着幼儿园一天天修起来的,他们才放心了。教室的通风采光也很好,冬暖夏凉。去年夏天,我们幼儿园就比附近板房要凉快多了。”竹楠的语气里洋溢着自豪。
这正是设计师坂茂的初衷,这位曾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还曾为乌干达难民设计安置帐篷,为土耳其和新西兰的地震灾民设计过过渡房和教堂,材料都是和苗苗幼儿园一样的纸管。
“建筑不仅仅只应为权贵阶层设计,为那些无法负担但需要设计的人们设计同样重要,比如无家可归和受灾的人们。”坂茂在每次公开宣讲时都会如此强调。
这座幼儿园缓解了当地震后孩子们入园的燃眉之急。目前幼儿园包括竹楠在内有3名老师。学生将近40人,他们中最大的5岁,最小的才2岁,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
孩子们已经适应并喜欢上了这个新幼儿园,但地震给他们留下的阴影并未彻底消除。
竹楠说:“有几个孩子在地震中从坍毁房屋中被救出,他们比较孤僻,甚至不敢睡午觉,我们还在慢慢帮他们恢复。”
除了震后心理疏导,幼儿园还进行了抗震演习和防震知识教育。“我们教孩子地震时该怎么跟着老师跑出教室,到空旷的地方,孩子们还学会了把枕头或书包顶在头上。”竹楠向笔者展示了演习时的照片。
幼儿园寄托了竹楠对孩子们全部的爱。创办幼儿园之前,她一直在家照顾因医疗事故致脑瘫的儿子,她的耐心细致打动了乡亲们,附近村民都劝她开个幼儿园,以便照顾更多孩子。现在她18岁的儿子已能在园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了。
“每个孩子都像一株小苗,幼小却很坚韧。”谈起幼儿园起名“苗苗”的初衷,竹楠不由感叹:“就像一张纸很容易撕坏,但只要凝聚在一起,也可以很坚固。这些孩子们将来就是镇上的顶梁柱。”
(易凌 冯昌勇 杨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