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过渡安置房披“新衣” 灾区老百姓温暖过冬

20.11.2013  11:38

蒋玉芳对做加固提升处理后的房屋很满意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讯(实习记者 蒋龙华)在墙体外壁装上加厚型塑料薄膜、铺上干稻草,以竹(木)条固定,再在房屋外层加罩厚型防水薄膜,再以竹条加以固定......

  如果,你以为自己走进了蔬菜搭棚,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不过,芦山飞仙关镇朝阳村加固后的过渡安置房确实有蔬菜大棚的保温、防风、防雨效果。这个冬天,他们也能温暖过冬了。

  过渡安置房加固提升 再添4层“新衣

  经过一夜大雨的洗礼,11月18日早上,雅安上空的太阳虽早早爬了出来,但偶尔袭来的一丝凉风,仍不禁让人打起寒颤。

  与河为邻的芦山县飞仙关镇朝阳村,进入深秋后,河风成了全村村民在这个冬天温暖保障的一个重要考验。

  那么,随着寒潮的来临,当地的老百姓过得怎样?记者准备一探究竟。

  18日,来到飞仙关镇朝阳村田家坪组村民蒋玉芳家里时,她正在打扫卫生。一眼望去,由里至外包裹的厚实彩条布、加厚型塑料薄膜、干稻草、防水薄膜等4层“新衣”将木屋遮得严严实实,不露一点痕迹。房屋的地坪上,除了用废旧砖平铺地面外,还多添了一层塑料薄膜。屋外新梳理的排水沟,格外显眼。

  “现在,小孙子都不得遭冷到了!”蒋玉芳笑道,孙子年龄小,抵抗力不比大人。以前安置房是木质结构,木板间缝隙大,透风严重,冬天一点不保暖。一旦遇上雨水天气,晚上睡觉不仅能听到“轰轰”的风声,风还透过缝隙钻进屋内,即便是盖着厚重的被子,也感觉难以抵御严寒。

  各项措施积极响应 确保灾区百姓温暖过冬

  怎样确保灾区百姓温暖过冬?也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

  据悉,为确保灾区百姓都能温暖过冬,10 月20 日,我省启动了为期40 天的“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农房“暖冬行动”,10月24至25日,省住建厅专家更是在芦山举行了灾后农村居民自建过渡房加强保温(暖)措施专题培训会,向4·20”芦山强烈地震21个受灾县(市、区)的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基层干部传授了专业知识。然后,知识再一步步传到当地老百姓的手中。

  “我丈夫出门打工了,两个孩子还小,都在上中学,还好有乡干部的帮忙。房屋也添完“新衣”的芦山县清仁乡大板村村民张志珍说。

  除此之外,数据统计,雅安物资储备仓库和8县(区)已经储备棉被26809床,棉衣、大衣26830件,电热毯、毛毯10092床,大米、面粉359.1吨,食用油111.55吨以及其他应急物资。同时,市财政计划安排资金939.8万元,专项用于受灾困难群众冬春救助,确保群众温暖安全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