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芦山故事晒重建梦想 四川日报网征文和随手拍活动反响热烈

19.04.2014  18:55

网友踊跃参与四川日报网“芦山故事”征文和“新家园”、“新梦想”随手拍活动

希望在破土  梦想有温度

王洪斌,南充人,天全县国道351线乐英至夹金山垭口段施工工人,他的梦想是:苦干实干,早日通路。(四川日报网记者文婷 发自天全县) >>>更多图片

天府论坛: 4.20芦山地震周年祭 说出芦山故事晒出家园梦想

重建芦山,矗起的不仅是楼房,还有生命的张力,芦山人的希望在破土,我们的心灵也在成长。”芦山地震一周年到来前夕,一位来自灾区的网友在四川日报网上写下真实感受。为零距离见证灾区变化,进一步激发重建活动,四川日报网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了“芦山故事”征文和“新家园”、“新梦想”随手拍活动,10多天来,来自四面八方的网友接力参与,争相用文字分享内心的感动,用镜头记录灾区平凡人的梦想。    

写故事 忆与芦山情缘

网友感恩:生活路上更有力量

4·20” 芦山强烈地震发生的10天前,她失去了丈夫,丧事结束后刚一天,就遇到了地震,这一震不仅毁了从乡邻那借来操办丧事的物品,家里5年前盖起的房子也严重损坏,双胞胎儿女不得不辍学。

一年前,网友“陈果”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这个坚强的女人的影像就在她脑海里就挥之不去。一年后,她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李本双的家。

我去的时候,李本双去帮村里人修房了,李的儿子张汉勇正光着脚,往自家水泥墩子上浇水。”小伙子告诉她,地震毁了家后,自己偷摸着去成都打工攒钱,而姐姐成绩好就回校读书。如今,新家正建,母子俩在工地上当杂工,每天能挣200元。“最难的日子总算过去了。我就想把家里的欠账尽快还上,让姐姐放心念书。”小伙子说。

在给四川日报网“芦山故事”的网络征文中,网友“陈果”分享了她的感悟:人生路长,可能会像这个家庭一样,不幸接二连三袭来,但只要亲人团结一心,生活定会越来越好。

活着  就得前行——关注芦山灾后重建的网友,纷纷表达了相似的领悟。

网友“大风起”给四川日报网发来征文,说起了他在灾区学到的另一种“感恩”。去年5月,他作为志愿者,在灾后搭建的一个临时学校里,偶遇到一堂对低年级孩子的心理辅导课。一位害羞的小女孩被请上讲台,老教授告诉大家,地震当天,看到房屋摇晃,这位10岁的女娃,一个人将右腿骨折的6岁弟弟从二楼抱出屋外,救了两人的性命。“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不应该是你们感恩我们,而是我们感恩你们。”老教授的话让网友“大风起”甚为触动。

我们的房子修得更坚固了,我们更积极地学习应急知识了,我们更频繁地进行救灾演练了,我们更感激活着珍惜生活了。这一年,我们该感恩芦山人。”“大风吹”写道。

加油。”“愿受灾群众早日住上新家。”…在@四川日报微博、微信、四川日报网天府论坛上,网友也纷纷写下祝福,为灾后重建打气加油。

晒家园 定格朴实梦想

网友憧憬:生活越来越好  

而身在灾区、援建灾区、守望灾区的“新芦山”建设者们,则通过参与“我的新家园”、“我的新梦想”随手拍活动,用镜头记录下芦山新貌、诉说着普通百姓的朴实梦想。

芦山县飞仙关镇凤凰新村的建设快进入尾声,成形的大片新农房点缀在青山绿水中,蓝红交错的屋顶崭新明亮,看到花园护栏,彩图白墙,树木环绕、准备入住的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

当了40多年的木匠张明武,这段时间正帮村民建房。地震后,原本已经开始没落的木架房,在农房重建中又多了起来,一些村民还将修出新样式,在当地搞起了农家乐。

在网友的镜头前,灾后各地产业恢复发展的景象也让人欣喜。雨城区庙圷村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全面恢复,大棚里成片的棕色菌让人惊叹;在宝兴县灵关镇工业集中区,厂坝上堆满了座座汉白玉石狮雕,石材加工工人正专注地修刻…

生活回归,梦想出芽。45岁的万永华是汉源县河南乡平等村村民,他的新房已经盖好,但是也因此欠下7万元贷款。他希望能早点出去做工还钱,“省着点三四年应该能还完”;天全县多功乡村民蔡守高夫妇,正拿着锄头在地里翻土,谈起梦想,两夫妇露出灿烂的笑容:有水吃,增收入;车间操作代班长刘贵洪,是个稚气未脱的90后小伙子,他害羞地表示,想早日找到心中的另一半;42岁的成雅工业园区工人苏军们则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家门口工作…

在灾区重建中,还有一些“外来人”参与出力。正在天全县国道351线乐英至夹金山垭口段施工的王洪斌是南充人,他盼望着这条路早日竣工;王斌则来自陕西,他希望早点修好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回老家与亲人团聚;26岁的广安人刘邦明,现在是当地一家科技公司的工艺员,入职3年,他打算在此定居,“希望公司进一步发展,同事们收入增加。

把黄果柑卖到全国各地去”  “开一家受欢迎的农家乐”  “早日买房成家”…重建如火如荼,一张张笑脸传递着梦想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