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搬开楼板救儿妈妈:全家在一起就是幸福

17.04.2014  16:35

一年过去,杨玉蓉(右)的孙孙长大了,儿子也在家门口打工,一家人再没分开过。

  人物回访篇

  人物:芦山县杨玉蓉一年前:地震发生时房屋垮塌,瘦弱的她搬开两百多斤的预制板,救出被压在下面的儿子。被称为母爱的奇迹。

  杨玉蓉忘不掉去年4月20日发生的那一幕:地动山摇,摧毁房屋,她位于芦山县城樊敏路64号的家倒塌了。为了救出压在楼板下的儿子,她竟然抬起了200多斤的楼板。时至今日,杨玉蓉回想起当初那一幕,“我也不晓得哪里来的力气。

  过去的一年回想起当初,还会全身发麻

  在芦山县城友谊路口,杨玉蓉满脸笑容地迎接记者:“呵呵,这里这里。”怀抱着一岁近3个月的孙女,祖孙俩相搭配的粉色系亲子装格外精神。

  从见到记者那刻起,这个朴实女人的脸上就一直挂着笑容。很难让人想起,去年4月20日那天,地震发生时她惊恐和担忧的样子。

  “哎哟,现在想起来,我全身都发麻,”杨玉蓉情不自禁地环抱了一下孙女,“我抱着孙孙跑的时候,感觉她是吓得蜷成一团。”如今已经在杨玉蓉身前兜兜转转的小孙女,那时候刚满三个月。

  “救儿子的时候根本没担心过房子会再垮,完全不怕死,”这是杨玉蓉义无反顾冲去救儿子凌立时的心情,“只想把他挖出来。”至于是什么赐予她“超能力”,可以力拔两百多斤重的预制板,杨玉蓉答不上来,她说自己也不晓得哪儿来的力气。

  过去一年里,杨玉蓉遇到不少人对她竖大拇指,“说我是英雄,呵呵。”一边说,她一边抿嘴笑。

  奋斗的一年过渡房建好了,住着踏实

  “她(孙女)爸爸现在在拉货,妈妈也在茶馆打工,爷爷就在那边修房子……”杨玉蓉高兴地说,“我就负责带孙孙嘛。”十天前,杨玉蓉一家6口搬到现在的过渡房,“自己搭起来的,比在老房子里住得踏实。

  “儿子一直都不让我上班,喊我带孙子就是。”杨玉蓉曾经帮工做根雕,工作环境多粉尘,儿子不愿意她辛苦。“他其实也做根雕,后来我也不想他做了,怕对身体不好。”在杨玉蓉的诉说里,儿子一直是很听话的,“做什么事情都跟我们商量,先听我们的意见。

  说话间,杨玉蓉手上的一枚银戒指被孙女拽了下来玩耍,“这是我媳妇给我买的,还有这条项链。”她摸了摸脖子上的银链子,“媳妇说银的东西能缓解风湿。”末了,杨玉蓉忍不住夸了句:“他们都对我多好。

  一家的幸福儿子家门口上班,全家不分开

  聊天之间,儿子凌立收车回来了,径直坐到杨玉蓉和女儿的身边。“他刚开始拉货,不到半个月,现在一家人有三个在挣钱,攒了钱修房子。

  儿子照看着孙女,杨玉蓉便领记者参观她的新家:“这间屋凌立他们住,这间凌立妹妹住,这是厕所……”尽管是简易的钢棚房,甚至还有很多地方漏着缺口,她依然很乐观:“一边挣钱一边买材料补嘛。

  凌立说,地震过后有朋友邀约他去外地务工,“我妈妈不希望我走远了。”就这样,凌立果断放弃外出,守在家里谋职业。

  杨玉蓉笑着说:“现在最大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守在一起。”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媛莉摄影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