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芦山地震灾区建成幸福美丽新村样板

21.02.2014  10:45

2月19日,芦山地震灾后农业农村恢复重建现场会在邛崃市举行,来自省委农工委、省农业厅等10个省直部门,以及成都市、雅安市的30余名代表现场参观了邛崃市夹关镇郭坝安置点,周河扁安置点和高何镇毛河村寇家湾安置点。会议对接下来的芦山地震灾后农业农村恢复重建工作做出安排部署。

 

邛崃市灾后恢复重建主要实施了“两大会战”,即“规划大会战”和“建设大会战”,优先加快灾后住房重建;坚持“三个结合”,集成“三类政策”,建立“三项制度”,强化“四个增收”,确保灾区可持续发展。

 

会议强调,各受灾地区要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科学重建,努力提高农业农村恢复重建水平。通过三五年的奋斗,把芦山地震灾区建成全省幸福美丽新村的样板区。对此,会议提出了五个 “必须”——必须尊重自然,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在恢复重建中,把尊重自然作为基本原则,以新村选址为例,不仅要做到“三避让”,还要尽可能依山就势,少占良田;必须讲究科学,关键做到科学规划,无论是农房重建还是产业重建,都要有规划先行的理念,规划要体现农村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也要避免“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等问题;必须通盘考虑,要配套推进基础设施、新型村庄、主导产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综合建设,特别强调产村相融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在农房重建时,同步规划培育主导产业;必须传承文化,凡是传统院落的老房子、老林子、老树子、老建筑等,都要甄别鉴定,要一宅一策,制定保护办法,一树一木,落实保护政策;必须注重创新,要用好“增减挂钩”等政策,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要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引导农民群众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活力。

 

(四川农村日报 记者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