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科学防治纪实

25.04.2016  04:35

  

  冷木沟综合治理工程。记者 衡昌辉 摄

芦山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科学防治纪实

 

   4月的雅安草长莺飞。“4·20”芦山强烈地震已过去3年,近日,记者再次走进震区。

   大地升腾起一种向上的力量。鼓鼓的油菜荚,传递丰收的希望;平坦顺畅的351国道,延展发展的希望;静静的宝兴河,流淌着“熊猫古城”人安宁幸福的希望。

   美好画面的背后,一个个关系着灾区成千上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 “生命工程”巍然矗立。在那些曾经让无数人牵肠挂肚的地灾隐患点,我们还原历时三年、贯穿应急救援、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全程的地质灾害攻防战。红色的“生命工程” 在雅安市国土资源局地环科科长姚旭东眼里,“生命工程”是红色的,是一片片奋战的红旗汇聚成的十万火急的颜色,也是同心所向、攻坚克难的颜色。

   已经过去3年,那片红,依然是姚旭东心中抹不去的印记。

   4月的冷木沟还透出些许寒意。细雨绵绵,姚旭东来到沟的最高处:7号拦渣坝,目前国内泥石流治理工程的第一高坝。俯瞰下方,冷木沟蜿蜒如一条巨龙卧在崇山峻岭间。“那个时候整条沟都是红的!到处插满红旗,挖掘机的轰鸣声、号子声混成一片,想起来心跳都会加快。”姚旭东说,从沟口到7号拦砂坝有2.8公里,最多的时候一两百人彻夜不眠地施工,整条沟治理投入了1.7亿元。

   为何要花如此大的力气?省国土资源厅认为,这条沟不仅关系着沟内38户、118人的生命安全,还事关整个宝兴县城的安危。“沟里的物源量有600多万立方米,从山脊到沟口落差达2000多米,地形地貌和甘肃舟曲的三眼峪沟极为相似。舟曲泥石流夺去了上千人的生命,怎敢掉以轻心?

   冷木沟是整个“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的缩影。

   地震灾区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是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条地震断裂带综合影响区域。5年内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叠加影响,地质灾害高发频发,震后查明地质灾害隐患5400余处,超过全省地质灾害隐患总量的八分之一。大大小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就是悬在地震灾区头上的一把把“达摩克利斯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