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芦山地震灾区:创新管理让社会组织“帮忙不添乱”

11.11.2013  10:33

(记者董小红、叶建平)7日,走进四川芦山地震灾区雅安市天全县老场乡共和村,村民李兵正在喂养野山猪。谈到未来生计,李兵特别有信心。他说:“现在养的是野山猪,肉质好、价格高,比过去一头猪可以多卖1000多元呢。

  李兵的信心来自于社会组织的帮忙。地震后,老场乡受灾严重,许多村民面临生计困难。天全县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得知情况后,引进了一家社会组织——成都益众社区发展中心。这家社会组织不仅帮助村民建起了山猪养殖合作社,平时还会上门指导村民如何养野山猪。

  老场乡震后的变化,是四川芦山地震灾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缩影。震后,大量的社会救援力量涌入,一度造成灾区“生命通道”堵塞。如何协调广大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有序参与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实现“帮忙不添乱”,成为震后灾区探索破解的一道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雅安市建立了全国首个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壹基金……中心位于一幢四层的简陋小楼,但那里却“云集”了全国知名公益社会组织,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截至11月6日,已有47家社会组织入驻这一中心,对接公益项目493个,涉及资金11.46亿元。

  据服务中心主任赵京东介绍,中心不仅为入驻社会组织提供免费办公场所,还建立完善了定期交流、多元化协同、开放式服务、项目化运作等工作机制。“我们会定期召开项目通气会、洽谈会、对接会等,并协同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们根据自身服务领域和特长,向灾区提供各类专业服务。

  在中心的协调组织下,中国扶贫基金会参与了防灾减灾、学校建设、教师培训等多个灾后重建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总管王光远坦言:“刚到灾区时,我们有力不知道往哪儿使,只能干着急。入驻中心后,半年里中心帮助我们及时充分地了解灾区群众的需求,根据我们的特点,找到了工作的方向。

  此次灾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了党政领导、群团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雅安市委组织部部长、雅安市灾后科学重建社会管理服务组组长赖荣说:“政府不再像以前一样一揽子包到底,而是通过有效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让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能到灾区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最适合的服务。通过这种深度合作,建立起了社会组织和政府间的高度信任。

  “中心的设立,最大限度地凝聚了我们这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正能量’。”壹基金项目总监李弘说,雅安市的探索,彰显了政府正在由“全能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

  “我们将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成立‘雅安市社工委’,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从灾区到非灾区、从应急到常态开辟有效路径。”赖荣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