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一周年 北线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16.04.2014  15:09

  ▲4月13日,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村灾后重建新村,用新型材料钢架组装的新房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完成。 本报记者 衡昌辉 摄

  ◆4月13日,宝兴县冷木沟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现场,施工队正在建设大坝。该工程预计在5月30日汛期到来前完成。本报记者衡昌辉 摄

  4月9日至12日,“芦山地震一周年”巡回采访组重走灾区,记者被一幅幅热火朝天的重建画面打动,画面中最动人的是“”。

  他们中,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普通民众,有忘我奉献、坚守一线的援建人员,也有默默奉献的党员干部。因为他们的付出,才谱写出恢复重建的美丽篇章。

  “性格不好”的杨伯伯

  4月9日,吃过午饭,71岁的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庙圷村村民杨洪全,又一次来到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水景家园”。脚下那双白色回力鞋,已经有些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杨伯伯又来了。”工地上的工人笑着和杨洪全打招呼。“不要看他们在笑,他们其实很怕我。”杨洪全说自己“性格不好,不管是老百姓还是领导,不对就是不对,我就要说”。

  杨洪全是老村主任。由于责任心强、威望高,去年9月,他高票当选重建户业主委员会主任,在选施工单位、制定安置方案、规划设计、土地调整等方面为群众代言。

  当选时,家里人齐声反对。倔强的老杨没有理会,“这关系到84户重建户的利益,我要对得起大家。

  不过,这副担子并不好挑。看图纸、算预算,老杨戴着老花镜,看得有点“”。每当这个时候,老杨就打电话给在成都搞建筑的儿子,“我已经‘上马’了,必须整好。你再忙也要回来一趟,帮我把把关。”前几天,杨洪全才和施工方展开一场“PK”,督促他们按合同要求安好楼梯扶手。

  杨洪全说,由9个人组成的业委会“很重要”,“做决策的时候,我们在楼上开会。镇上的书记来了,都不上楼,等决定出来了再见我们。

  这几天,新房重建进入尾声,杨洪全又要忙起来。“现在要收齐建房款,困难不小。”为了给大伙儿做榜样,杨洪全早早把自家近22万元建房款交齐。目前,交齐房款的已接近重建总户数的一半。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