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产业集中区强造血 年底前将解决上万人就业

17.04.2015  19:26

  

  芦山县产业集中区仍旧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芦山产业集中区内,琪雅服装厂正在招工,全部建成后,它将解决当地1200人就业。

  四川新闻网雅安4月15日讯(记者 陈淋 董焦 摄影报道)作为实现灾后发展振兴的基石和支撑,芦山产业集中区是增强该县造血功能重要的“器官”。又到芦山,产业重建进行得怎么样了?造血功能培育得好不好?面对外界关心的问题,芦山县产业集中区内忙碌的琪雅服装流水线,4月20日前将投产的英马电动车、华创科技、恒赛环电子三家企业,以及已基本形成以南北主干道、圈层道路东西主干道为骨干的东区小环线,或许给出了最具说服力的答案。

  家门口上班月薪达4000元 一个服装厂解决1200人就业

  4月9日上午,雨后初晴的芦山,阳光照射进芦山产业集中区内琪雅服装厂的厂房。干净整洁的流水线上,员工们忙碌地赶制着一家国企的定制工装。28岁的孔明霞是该厂落户芦山后招进的第一批员工,她是这里的制衣能手。每月拿着3000多元的工资,孔明霞心里幸福满满。“比以前在沿海打工强多了。”孔明霞停下手里的工作,跟记者聊道,“我在外面打了5、6年工,家里的娃娃都是让父母帮忙带,常常是一年甚至2、3年才回来一次。常年在外面飘着,其实很想家。”去年,她偶然得知琪雅服装厂在招工人,曾经有过羽绒服制作工作经验的她,一下就应聘上了。在德阳参加了3个月培训,她回到芦山的厂区开始上班。“厂里吃住都包了,这3000多块算是纯收入,比以前在外打工划算多了。我的娃娃也马上要上小学了,我不用再出去打工,也方便照顾家里。所以,我对现在的工作也非常满意。

  跟孔明霞一样感到满意的还有“95后”女生彭林虹。这个年仅20岁的女孩,17岁就开始工作了。之前一直在雅安市区的一家茶楼做服务生。在她心里,这是一份拼劳力没有太多发展前途的工作。而现在来到琪雅服装厂,她总算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我在这里不仅每个月能够挣到三四千工资,还能学到一门制衣手艺,我觉得挺好的。

  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还有残疾员工王学彬。32岁的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每个月能挣得2000多元工资,他感到很满足。在流水线上,他踩着自制的木踏板,弥补了腿脚不便的问题,麻利地踩着缝纫机做着上拉链、缝衣裤包的工作,让不少员工心生佩服。厂里像他这样自力更生的残疾员工有6、7人。

  作为芦山产业集中区较大的一家投资企业,投产10个多月的琪雅服装厂,目前解决了当地300人的就业。这个总投资达2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西服、西裤、衬衫、休闲服200万件套的规模,预计实现产值5亿元,上缴税收6000万元,解决1200人就业。

  强化造血功能 芦山产业集中区力争3年内产值达50亿

  根据国务院《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四川省《芦山地震灾后产业恢复重建专项规划》,按照立足现实、提升提质、着眼未来、高质高效的总体要求,芦山产业集中区开始了重建之途。这条重建之路,离不开四川省实施因地制宜的援建帮扶机制,将援建与对口合作相结合,是增强芦山县造血功能的重要“器官”。

  包括琪雅服装在内,目前园区已签约入驻英马电动车、名邦科技、华创科技、海雅新材料、恒赛环电子、湘邻纺织、通达纺织、广润纺织等9家企业。“其中,英马电动车、华创科技、恒赛环电子三家企业,将在今年4月20日前投产。其他企业将在年底前全面建成投产。”芦山县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高绪介绍,这9户企业总投资17.3亿元,现已全部进场施工建设。他们将解决4500人就业。集中区将力争3年内产值达到50亿元,五年内产值达到100亿元,实现上缴税金5亿元,就地就近解决居民就业近1万人。“今年年底前就能实现解决1万人就业。”高绪补充道。

  “产业集中区一期总投资13亿元,实施道路建设、管网工程、标准厂房、物流园区、生态修复治理等8大类32个项目,已全面开工。”高绪说道,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南北主干道、圈层道路东西主干道为骨干的东区小环线。今年7月20日以前,将基本形成东西主干道、西川路、S210线、南北主干道为主骨架的园区大环线。明年7月20日前,基本完成整个园区的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