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交警王诗崴:地震震来团聚 不再孤身战斗

20.04.2014  20:21

 

 

 

   地震这场灾难,太多生离死别。芦山交警王诗崴也身在其中,尝尽了百般滋味。在地震中,与在汉源老家同为交警的双胞胎弟弟王诗皓重逢,一起守护抗震救灾生命线。太久没回家,女儿抱着穿着警服的弟弟叫爸爸,让王诗崴心酸流泪。而最大的变化是,与妻子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小家庭的团聚越来越近了。

   重逢

  双胞胎交警 共护生命线

  距芦山地震一周年的日子越来越近,王诗崴每天愈发繁忙。作为芦山交警,守护着通往芦山的生命线。而最近,回到芦山的人越来越多,王诗崴和同事进入“连轴转”状态,原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变得更少。

  15日中午,王诗崴从芦山中学执勤点上换岗,回到芦山交警临时搭建的板房食堂内吃饭。错过了饭点,菜剩得不多了,王诗崴索性只添了一碗豌豆腊肉焖饭,就着醋浸的青椒吃了起来。

  “挺好的,还有豌豆、腊肉。”忙了一上午,王诗崴脸上尽是疲惫,但依然乐呵呵的。警用电台就放在手边,一有声他便停下咀嚼,盯着听。

  这样的状态整整持续了一年。地震当天,王诗崴本来休息。地震后,来不及换警服,带着两名协警便装上路,到芦山主干道的东门大桥维持秩序,“把警官证戴在脖子上,需要的时候出示给司机看。

  跟双胞胎弟弟王诗皓的重逢发生在地震后第3天,此前弟弟发了条短信:“一切可好,我来芦山支援了。”在芦山中学附近的一个点位,芦山交警王诗崴和汉源交警王诗皓终于相见,兄弟俩拥抱后互道珍重。

  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兄弟俩都在不断换岗,偶尔能在芦山见面,但都很短暂,有时连招呼都来不及打。

   分离

  女儿留守 赶着弟弟叫爸爸

  一个月后,弟弟王诗皓换防回到汉源,“他还是发了短信,让我注意安全。”王诗崴惦记着留在汉源老家的妻女,让弟弟回家后第一时间去看看。

  很快,弟弟便给王诗崴发来了一张照片:警服都来不及换的弟弟抱着王诗崴1岁的女儿,女儿眼角红红的,但笑得很甜。随照片,弟弟还附了一句话:“果果喊我爸爸。

  王诗崴握着手机就哭了,地震以来,再苦再累,他都挺乐观,心也宽,常安慰别人。但就是这张照片和这句话,让他情绪崩溃。

  半年后,10月24日,是双胞胎两兄弟的生日。王诗崴地震后第一次回到汉源老家,一大家人吃了个团圆饭,让他既心酸又安慰。当天晚上,兄弟俩喝酒,聊得最多的竟还是地震。弟弟说,如果可以他还会争取再去芦山支援。王诗崴知道,这是弟弟对他的一种支持。

  临走,王诗崴说:“家里就拜托你。”弟弟答道:“家里你放心。

   团聚

  妻子搬来芦山 不再是一个人战斗

  王诗崴干了10年协警,自学法律大专文凭后,在2010年正式考入芦山交警。其实他本可以去电力公司上班,但为了这身警服,屡败屡考。而读了大学的弟弟王诗皓,2002年便当上了正式民警,“他领导我。

  考入交警队后,王诗崴到了芦山,也开始了于妻女分居两地的生活。

  今年,妻子呼延永婷从老家汉源来到芦山,到芦山县公安局思延派出所当协警,夫妻俩才得以团聚,“地震后,他们这些警察工作忙,心理上压力都很大,这也是领导关心下才解决的。

  “我的老婆从汉源老家来到了芦山工作,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很开心。”说起这个改变,王诗崴眼睛里都是笑意。过了会,他表情又变严肃,“但我女儿更是留守儿童了。

  现在,呼延永婷每个月回汉源两次,周六去周日回。路程虽然辛苦,但她觉得,把女儿放到父母家,自己照顾丈夫的生活,是无奈中的最好选择。

  就跟灾后重建一样,生活让你看到了伤口,也正是愈合的开始。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