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如何跳出“猫鼠游戏”
基于实时透明的监测数据,树立统一标准,打破钻政策空子的预期,执行上不偏心眼儿,不让运行环保设备的企业吃亏,节能减排工作才能理顺
前段时间到一家电力企业参观,到了门口,出于职业习惯拿出相机,立即被同行的人拦住,“别在这儿拍。保安很警惕,待会儿进去也别说你是记者。”
企业之所以如此敏感、像防贼似的防媒体,说白了,是心中有鬼,怕被发现偷排污染物,发现他们在节能减排上玩的猫腻。他们逃避监管的方式,也近于“裸奔”:或建有环保设施但不稳定运行,或干脆时开时停,就看有关部门什么时候来检查。胆子更大的,甚至直接调整监测数据,一边偷逃排污费,一边还享受脱硫电价补贴。
曾有钢铁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许多大型电机环保设备,耗能非常大,运营成本过高。一个1000立方米的高炉,单除尘设备的电机耗能,一天约3000千瓦,电费几万元。环保回收,废水和废渣还能有点效益,烟尘和二氧化硫则微乎其微。若不启用环保设备,一个中等规模的钢铁企业每年可“节约”成本上千万元。就算被抓包,最高也不过罚款几十万元。所以不少企业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常常是阳奉阴违。现加上一些执法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给这些企业壮了胆。
如何管住这些“不自觉”甚至“违法”的企业行为?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要让环保执法人员成为“黑脸包公”,这是必须的,环保执法人员手一松眼一闭,不仅是渎职也是违法。而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除了强化环保人员的执法意识外,建立科学统一的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也应该受到重视。
当前,国家级和地方级监测系统处于脱节状态。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都很差,导致一些地方的核算一开始就变成了一笔糊涂账。执法部门的对策,也更多依靠突击检查抓现行,加上法定的处罚标准还缺乏足够震慑力,导致一些地方节能减排这一刚性约束难以“硬”起来。
打破“默契”的唯一方法,就是动真格。中央对节能减排始终是铁腕治理的姿态,行政问责的倒逼作用也日益显现。最近,河北出台了个釜底抽薪的措施:对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重污染行业实行刷卡排污,就是希望从生产环节的各项数据来判定污染物排放数值的真实性、合理性。事实上,基于实时透明的监测数据,确立统一标准,可以大大增加造假难度,提高执法效率,打破企业钻政策空子的预期,让环保执法上不偏心眼儿,让运行环保设备的企业不会吃亏,那个“一个中意罚款、一个甘心出钱”的猫鼠游戏,也就玩不下去了。
当然,执行细节上可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技术上留“后门”、让企业动“歪脑筋”。这并非杞人忧天,笔者看到的一份官方调查就显示,某地企业监测点位安装不规范的比例高达70%。
节能减排、环保治污,无论是对于可持续发展还是转型升级,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何终结环保中的“猫鼠游戏”,如何让节能减排成为雷打不动的红线,让企业把心思从“偷排”上扭转过来,想方设法提升环保标准,从节能减排上挖出一点利润来,需要有更多的办法。(杨 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