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有妙招 形式不僵化

25.02.2014  09:31
去年以来,省教育厅按照党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安排部署中小学幼儿园节约教育工作,建立了全省教育系统节约型学校建设和节约教育工作的部门联动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采取得力措施建设节约型校园,推动全社会勤俭节约文明风尚的形成,取得明显成效。 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 为强化节约教育宣传,我省各级各类学校除了利用学校的LED显示屏、校园广播和宣传栏进行宣传外,还积极举办节约环保等专题讲座,普及节约知识。渠县教育局与县广播电视台联办了《节约校园行》专题节目,县教育局负责人发表电视讲话,组织千名师生“节约教育校园行活动”的启动仪式。成都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今年寒假不剩饭,监督爸妈吃干净》的倡议书。 在开展勤俭节约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有的学校组织学生深入社区、社会开展宣传,带动家庭、社会树立节约文化;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到节粮、节水、环保等方面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有的学校组织开展餐饮消费、办公用纸、家庭用水等情况的社会调查;有的学校鼓励学生到后勤生活基地、劳动实践场所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形成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节约好比针挑土,浪费犹如水推沙。南江县红光小学把节约养成教育从幼儿园孩子抓起,收到显著成效。每期开学幼儿园的许多小朋友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穿上好看的衣服,哭着向自己的妈妈要买新衣服。幼儿园的老师抓住这个热点问题,及时在全班开展“穿戴不能讲攀比”的教育。 成都市沙河源小学校长胡松涛说:“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该校在开学典礼上紧紧围绕“厉行节俭,反对浪费”这个主题,通过节约用钱和节约粮食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该校大队部倡议广大师生开展节约“八个一”活动:节约一元钱,不需要的东西不要买;节约一张纸,作业纸请双面使用;节约一滴水,洗完手,关紧水龙头;节约一度电,离开教室要关灯;节约一粒米,每顿饭后,碗里不剩一粒米…… 学生自我管理,实施“光盘”行动 我省把节约粮食教育作为节约教育的重中之重。每所中小学幼儿园都制定并认真落实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制定文明用餐规范,提倡小份、多次、管饱的文明用餐方式;设立“学生文明就餐监督员”等监督组织,实施学生自我管理。 成都市迎宾路小学成立“省政府”,实施“光盘”行动,希望孩子们小手牵大手,让家长和社会人士向浪费说“不”。迎宾路小学的“省政府”的“省”是节省的“省”,意为“节约的机构”,下面分设了“省水厅”、“省电厅”、“省饭厅”等。 每天两次的课间操时间段,“省电厅”对教室、办公室、楼道关灯情况进行记录,监督结果将与班级流动红旗挂钩;“省水厅”负责巡视学校水龙头的关闭状况,进行登记和通报。各项工作中,“省饭厅”是做得最细的。“省饭厅”有专门的“称饭员”,每天都会称量各个班级的剩饭剩菜,精确到斤,然后累积到一学期进行汇总统计。 通过具体的数据、形象的展板、柱状图通报全校一学期下来的剩饭状况。对于剩饭最少的班级,“省政府”将颁发奖状,奖品就是亲自采摘学校种植园公共区域内最好的黄瓜并进行分享。 渠县去年节电8.2万度、水3.7万吨 在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的同时,我省各地学校严格控制各项经费支出,不搞豪华建设和装修,公务接待一般在学校的餐厅和招待所安排食宿。实行关键环节精细化管理,严格伙食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加强食堂管理。自贡市教育局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学校,提出了学生餐的参考价格并加以控制。内江一中教学楼的厕所水冲装置运用了本校教师发明的电磁自动冲水阀,节水效果非常好。 渠县2013年投入资金28万余元,对12座生活锅炉进行了节能技术改造,购置节能灯具1.5万余套(只)、节水龙头2680个。全年节约用电近8.27万度、节水3.77万吨、节煤63吨;宣汉中学更换使用喷灌等节水器具26套,成为本县首批节水型单位。 去年,省教育厅推荐和指导西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各获得省财政10万元专项奖励;教育系统共有5所高校和5所中学列入我省第一批创建示范名单,共获得省财政专项奖励125万元。 (李益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