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第一天“第一书记”在忙啥?

15.02.2016  12:22

丹棱县张场镇三合村“第一书记”黄翔(右一)和村民共谋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熊润频 摄

木里县李子坪乡白草坪村“第一书记”刘铁(右一)走村入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第一书记”雷学举看望五保老人。 本报记者 罗之飏 摄

射洪县玉太乡飞石沟村“第一书记”廖成明(右一)冒雪查看水库。 本报记者 林凌 摄

剑阁县普安镇银山村“第一书记”孙光春(右一)与贫困户共商发展。 本报记者 程文雯 摄

猴年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遇上了情人节。当许多人忙着在朋友圈晒各种幸福的时候,派驻到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们在做什么?2月14日,本报派出5路记者,跟踪见证了5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在新春第一个工作日的状况。看起来,“第一书记”都很忙。虽然忙的事情不一样,但目标都一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虽然表达的情绪不一样,但他们的感受都一样——责任重大,信心十足。这一天,不少地方都下雪了。瑞雪兆丰年。我们祝愿,“第一书记”们和他们带领的贫困村迎来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关键词:访贫问苦】

产业发展不起来,睡觉都不踏实

人物

眉山市丹棱县张场镇三合村“第一书记”黄翔

□本报记者 熊润频

2月14日情人节,遇上了2016年春节大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早上8点半,记者赶到眉山市丹棱县城,在约定地点见到了34岁的张场镇三合村“第一书记”黄翔。妻子、孩子还在老家过年,家里冷锅冷灶,黄翔选择在路边冻粑店解决早餐问题。“情人节只是个形式,让三合村的乡亲们尽快脱贫,才是实实在在的头等大事。”

到达三合村村委办公室时,村支书王太海、村主任李正刚以及村文书、网格员等村组干部已经到齐。“农村习俗,要过了元宵节才算过完年。但脱贫攻坚任务紧,今天就开会把任务布置下去。”黄翔招呼大家进屋开会。

修路、做好党员信息登记、产业发展……会开完,黄翔和王太海、李正刚一道前往5组贫困户余福年家走访。

现年85岁的余福年是抗美援朝老兵,和老伴居住在已有上百年历史的木制四合院的一角。尽管潮湿阴暗的厨房还是凹凸不平的泥巴地,摆放着两张床的卧室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室内室外却干干净净:柴垛齐整,鞋子底朝外依次挂在墙上,连火盆周围都没有一点散落的余灰。“过年子女来看望过没有?”“家里有肉吃吗?”“还有什么难处需要我们解决?”围坐在火盆边,黄翔与老人慢慢拉着家常,嘱咐他们注意身体,有困难随时提。

告别余福年老两口,一行人又来到1组的贫困户王永太家。王永太腰椎受过伤,不能干重活,妻子有残疾,还有一个即将升初中的女儿,全家只靠他在林场做临时工一个月1500元的工资以及低保金维生。“杀了年猪不缺肉。女儿的升学问题在县委组织部领导帮助下解决了,现在政府已经找了师傅帮我修整林下鸡的场地地基,争取3月份把鸡棚搭起来。”看见黄翔他们,王永太喜滋滋地搓手说。

在4组,村民王春伦144平方米的羊圈已初具雏形:屋顶蓝色彩钢已经搭好、水泥地面也快干透,圈外的排水排污两条沟正在开挖中。“屋顶彩钢造价多少?”“雨污一定要分流才能通过项目验收”……王太海、李正刚跟王春伦讨论起细节,黄翔则也在一旁仔细听,“也是学习的过程”。

返程准备吃午饭的时候,已是中午1点多。冒着倒春寒的风雨,走在泥巴路上,黄翔的脚步很不轻松:“真正要脱贫奔小康,关键还得产业带动。现在的困难是一些村民思想还比较保守,有项目资金支持都不愿意发展产业。下午还要为这事再走几户去做工作。”黄翔说,不说通这些村民,睡觉都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