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艺术学导论》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30.12.2013  14:47
我校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艺术学导论》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 四川音乐学院
我校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艺术学导论》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 四川音乐学院
来源: www.sccm.cn
        由我校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学导论》于今年10月已正式出版发行。12月27日,我校在香樟园学术会议厅召开了《艺术学导论》教材交流研讨会,对该教材的撰写、编辑、出版作详尽说明,主编、编委与承担本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以及教务处、研究生处的主要负责人共同探讨了本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等。

        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文锋主持。

        参加研讨会的有:《艺术学导论》主编柴永柏教授,各参与编写的编委,副院长孙洪斌教授,教务处、研究生处负责人,美术学院分管教学的负责人,绵阳艺术学院部分教师代表,艺术学理论系全体教师,基础部部分教师等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首先由艺术学理论系副主任赵崇华教授介绍《艺术学导论》编写缘起、专家对本书的评价及教材出版的影响和意义。艺术学理论系主任王世才教授对《艺术学导论》课程进行了介绍。

        教材主编、高教研究所所长、校党委书记柴永柏教授对教材内容及教学作了指导性讲话。他指出,《艺术学导论》是在艺术学学科独立以来,按艺术学五个一级学科进行编写的,在全国尚属首次。也创造了川音模式、川音精神和川音速度。与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有“”、“”、“”三点创新。“”,即创新原则。按艺术学五个一级学科门类进行编写,全书图文并茂。“”,即精品原则。做到观点明确、语言凝练,既注意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又须把握艺术学学科各方面的联系,做到点面结合,杜绝重复。“”,即教学适用原则。遵照《艺术学导论》教材强调的教学引导功能,不重复啰嗦、不搞理论堆砌。本教材每一章节都有对学科前沿展望的提示;每章内容结束后都有思考题和精心为学生选择的推荐阅读书目;教材每一页纸张都有留白处,供师生做笔记和批注。

        针对教材的使用及课程讲授,柴书记强调:第一,要高度重视本教材。2011年是我国艺术教育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艺术学成为新的第十三个学科门类,《艺术学导论》的出版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按照五个一级学科统筹全书,进行编写。这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2012年10月教材编写工作开始以来,学校先后十多次召开编委会商讨教材编写问题,虚心请教艺术学界权威专家。教材编写力求做到理论创新性、学科前沿性,推动艺术学学科发展。第二,要虚心研读教材。这本教材34万字,由国家一级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可称得上是一部巨著,这在川音发展史上也是第一次。教师要对教材好好研读,全面了解,在此研读中思考授课方式、知识讲解深浅、教学内容扩展等。第三,认真讲授,用好教材。本教材的价值在于其实用性,既有普及大众的基础知识,又有艺术学的理论高度。教师讲授中要把握教材的特点和学科的针对性认真讲授。第四,不断总结完善修改。教材再版将对其中存在的少数错别字进行修正,并将使用彩图以提高教材的视觉效应。

        研讨会上,本教材编委成员还与一线教师就教材的特点、内容、授课方式等教学细节问题作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艺术学导论》教材从酝酿到付诸行动历时五年,从执笔到完稿耗时不足一年,以艺术学涵盖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这五个一级学科为导向来统揽全书构架,以艺术学理论基本知识为中心,结合各艺术门类基本知识对艺术学学科做全面介绍。本教材得到我国艺术学理论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凌继尧教授,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曹意强教授的关注和支持,给本教程予良好评价,认为该教材的“针对性、专业性、实践性、前沿性与启发性特点让学界耳目一新”,“川音学者对艺术学学科建设的探索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本教材的诞生不仅是川音对我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也为川音申办“四川艺术大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