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船山:创新小学教育模式 集团化发展显初效

04.12.2014  18:48

  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船山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今年8月,船山区以名校和薄弱学校深度融合的形式成功组建了高升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顺南街小学教育集团、裕丰街小学教育集团三个教育集团,通过创新小学教育发展模式,形成了独特饿了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三个多月的集团化管理,集团内的校区发生了可喜变化,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认可,集团化发展显示出了初步效果。

   管理同步 薄弱学校焕然一新

  做最好的自己,创最佳的班级;为了明天,超越今天,我们最愉快……11月26日,走进顺南街教育集团大南街校区记者看到,每个班级门口张贴班级文化展示栏,教学楼外显著位置悬挂办学理念与校训,与过去比较,校园内充满了朝气。校园门口长期悬挂标语“顺南街小学教育集团大南街校区欢迎您!”,明确向社会传达大南街小学已属于顺南街小学教育集团的信息。

  “我们认为,外在形象容易被社会各界直观感受到,且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南街校区校长王宇告诉记者,自顺南街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后,大南校区全面引入集团本部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以集团本部“对每个孩子负责 为幸福人生奠基”为理念,实施特色教育5 1,即开展体育节、语言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教学节,以及养成教育“七九十”的育人模式,统一开展养成教育评价,统一组建少年宫兴趣小组,统一实施校本课程,统一开展特色活动,统一调配师资与设备,实现各方深度融合,使大南校区学风、教风、校风得到根本转变。

  记者从区教体局获悉,在教育集团化实施以来,各教育集团学校,以“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运作方式,在集团总校长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下,实施分校执行校长负责制。各校区在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培训、资源配置、考核奖惩、常规管理等方面统一行动。同时分校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既有统一,又各具特色,既带动了分校管理,又节约了管理成本。

  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统一实施优质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等,薄弱学校学生在短期内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变得讲文明了、守纪律了,行为习惯更加规范,校风校貌、学风教风得到了根本转变,学校师生的精气神得到了明显提升。

   鲶鱼效应”显现 激活了各校区教育热情

  11月19日,顺南街小学教育集团组织两个校区的二年级学生开展“口语竞赛”,在竞赛中,大南街校区的魏鑫鑫在口语交际中获得特等奖。

  “以往集团本部老师基本是在校内各年级内比较、考核、竞争,现在每个年级突然加入了大南街校区两个班级,使得本部老师更有压力。”顺南街教育集团校长漆洵表示,校区的融合,不仅给予大南校区师生极大鼓舞,还让本部师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所期待的集团“鲶鱼效应”已开始凸显。

  大南街校区校长王宇告诉记者,大南校区教职工的工作态度转变为追求卓越,广大教师已树立大局意识,自觉遵守劳动纪律,重新找回自身工作的价值,主动发挥个人特长,担当教学与兴趣小组的重任;现在融入本部大学科组,更有利于集体备课,分享同组教师的教育智慧。并通过头脑风暴、博文撰写、师徒结对等发掘了自身的潜力,找到了成长的平台,大大提升了专业素养;原来觉得教育人生就是被解不开的应试魔咒所牵制,味同嚼蜡,无所追求。现在在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指引下,发现自身肩负的责任竟然如此重大,真正领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内涵。

  据介绍,船山区各教育集团通过教育集团挂牌、集团教职工大会、分校区“洗脑”教职工大会、集团教师集体备课等活动使教职工工作态度和与思想认识得到了较大转变;通过教师交流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集团内教师进行了深度融合,校区间互派教师进行了双向交流,优质学校教师将先进的管理经验、课程改革模式影响和辐射了薄弱学校教师,起到了引领和榜样作用;通过教师合理整合,有序流动,集团内教师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工作势头,教师工作状态、责任心有了进一步提高;集团学校的教师激励机制,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