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航空旅游集散地 从绵阳入川一样便捷

01.09.2014  11:10

  绵阳民航管理局局长冯建华承认自己是有“野心”的——想在四川民航业占有一席之地。

  8月27日,在“中国(绵阳)科技城航空旅游集散地发展”研讨会上,冯建华向外界公布了一个消息:面对旅客年吞吐量将突破100万人次的新形势,绵阳拟打造“中国(绵阳)科技城航空旅游集散地”,期盼能获得大家的共识,并携手合作,积极参与共建共享。

  按照冯建华的说法,建设科技城航空旅游集散地,绵阳将力争到2020年开通航线30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300万人次。如果真正成为现实,或许四川民航格局将重新洗牌。只不过,这一构想能否得到业界认同呢?

  到2020年争取每个省至少有一条航线

  “经绵入川,可以说前景无限。”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经济研究院教授王云坊首先投了支持票。在她看来,绵阳的机遇始于四川民航格局的新变化。

  2013年机场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双流机场承担了入川任务的86%。成都新机场建成前,容量饱和问题一时难缓解。按照成都新机场的建设计划,要到2018年才完成并投入使用。“这期间就有一个空档期,如果四川航空运输不另辟蹊径,市场的流失问题就在所难免。”

  如此,怎样保持与促进四川民航的可持续发展?王云坊的建议是:“建立多机场系统,选择其他机场入川可能是解决四川航空运输发展瓶颈的方法之一。”

  而这就成了绵阳的最佳机遇。“在四川机场分布图中,绵阳机场距离成都最近。我们可以将其定位为成都城市群的辅助机场。”王云坊说,辅助的,不仅是航空市场,还有运行功能,“在地面交通2个小时内,绵阳机场不仅辐射整个川西北地区,甚至可以辐射到整个成德绵城市带上的城市,共20个县(市)区,可以成为成都机场的有效补充。同时,绵阳还能作为与成都国际航空枢纽优势互补的辅助机场、备降机场,同时结合自身发展,着力打造航空货运基地、低成本航空基地及航空旅游集散地。”

  过去7年,绵阳投入2.2亿元培育新航线,形成了20条空中快速通道,“未来6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对新开航线、新增航班给予政策补贴。争取到2020年,实现通航城市30个以上,每个省至少有一条航线。”对建设科技城航空旅游集散地,冯建华有了充足的信心。

  定位旅游专线机场可方便到达省内各景区

  有支持者,也少不了质疑声。即使外部因素优越,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想要实现经绵入川也是难上加难。这是众多业内人士最担忧的地方。

  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吴小兵最看重的,还是交通要素。“如果绵阳交通不便利,也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疑虑很快被打消。“从绵阳机场到成都仅有100公里,坐汽车只需1个半小时。年底成绵乐城际铁路开通后,可以迅速到达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大多数重要城市,到成都市区只需30多分钟,到乐山也只需1个小时。”在冯建华看来,绵阳机场无疑就是成都的第二机场,“即使简阳的成都第二机场修建起了,也与绵阳机场的出行时间长短差不多。”

  “既然绵阳机场重新定位为旅游专线,抵达各个景区又是否快捷呢?”几位航空公司负责人的关注点都比较类似。“总体来看,从绵阳机场出发到四川的各个主要景区,基本上都在1-2个小时内。”冯建华的调研报告显示,成兰铁路将于2017年建成通车,绵九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今后从绵阳机场坐火车到九寨仅需2个小时,坐汽车至九寨也只需3个半小时;通过换乘轻轨,从绵阳机场到峨眉山、乐山、青城山、都江堰等景区,与从成都出发所用的时间差不多;通过公路交通从绵阳机场到北川羌城、李白故里、剑门关等也只需1个小时左右。

  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绵阳机场的现状。尽管2001年绵阳机场才开航,但2013年旅客吞吐量已达90多万人次;预计今年将突破百万。通航城市也达到20个,初步构建了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航线网络,实现了与全国主要城市和热点旅游城市3小时内的快速通达。绵阳市内也已实现空地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