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航空公司该如何回应“飞机等领导”

13.04.2014  06:41

航空公司该如何回应“飞机等领导

航班延误引发的冲突似乎已成常态,公众对一些莫名其妙的延误充满怨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传闻称“只要官员高到一定级别,飞机就会等领导来了才飞”。被“中国之声”问到这一传闻时,国航党委书记樊澄回应说:我们是不太这么做的,也不会这么去做的。飞机上跑道之前,是被塔台指挥,并不是飞机上有什么样的人,你说了他就听的。

媒体给这条新闻做的标题是:国航辟谣“航班因等两名踱步领导而延误”。这样做标题并不客观,会对读者形成很大的误导。新闻只是采访了国航的一位领导,他简单地“回应”了网上的传闻,单方称“我们不会这么做”,也没有提供什么证据。这样的信息,至多只能叫“国航回应‘航班因等两名踱步领导而延误’传闻”,而不能叫“辟谣”。媒体并未对此进行调查,只是航空公司单方说法,怎么能确定那是谣言呢?

飞机等领导”的传闻未必靠谱,也许只是乘客在仇富仇官情绪和延误焦虑下的误解。但事实如何,需要相关部门通过有公信力的调查说服公众,而不是航空公司空口说“我们不太这么做”。

隔段时间就有类似传闻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称只要机场塔台有关系,延误的飞机就能提前飞。一定级别的领导(所谓“要客”或“特殊客人”)根本不用担心会迟到,一个电话就能让飞机等着他。这些听起来有鼻子有眼的“传闻”,已经严重影响到公众对航班延误的忍耐力,一有航班延误,即使是天气原因或机械故障,焦虑的乘客也会本能地想到“是否哪位领导驾到”,根本不听航空公司解释,从而加剧冲突和激化矛盾。

所以,航空公司和相关部门应该对“飞机等领导”之类传闻有一个严肃的回应,没有就用确凿的证据去证明清白,有的话必须立即纠正,改掉这种潜规则和特权。航空公司应该如何回应“飞机等领导”呢?像国航领导这样的回应,一句暧昧的“不太这么做的”,肯定是不行的,缺少说服力,更加剧了公众的怀疑。

应该如何回应呢?首先应该就事论事,而不是抽象和笼统地回应。比如,近来就有一位领导被曝光在迟到后却违反规定成功登机,而其他迟到者却被拒绝,国航给出的理由是“她是国航终身白金卡会员”。针对这一具体的网络传闻,国航就应该就事论事地给出解释,到底有还是没有?不要用笼统的解释掩盖对具体个案的追问。

此外,应该在制度上给公众以有说服力的回应。对于公众的那些吐槽和媒体的曝光,航空公司调查过吗?主管部门调查过吗?即使航空公司有规定,规定不一定得到执行,下边人和地方也可能违反规定。不能不进行调查就说“我们不会这么做”。

如果有些问题航空公司回应不了,就应由民航管理部门对“让领导先飞”之类的传闻进行回应:第一,是否有这样的行业规矩或潜规则?第二,是否有航空公司这样做了?不要让航空公司回答他们无法回答的问题。

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