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国际范”:享受生活 享受非遗

18.09.2015  10:20



  今年非遗节,更多的国际非遗传承人来到成都“炫技”。本届展会现场专门设立了国际传统手工艺展,展出面积4000平方米,邀请来自德国、土耳其、泰国、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项传统手工技艺项目进行展示。

  在成都,就能一览世界非遗精粹。

  指尖上的技艺

  一辈子都会做这一件事

  国际传统手工艺展展厅就像一个联合国的会议厅,展厅上部悬挂着许多国家的国旗,国际范十足。这次外国非遗人们带来的日本手作、泰国蚕丝、伊朗挂毯、尼泊尔吉祥唐卡、印度饰品等手工技艺十足的展品也让观众们大开眼界。

  一副老花镜,一台小熨斗,一把大剪刀……一位白发老者正在一块布上缝缝补补,他是来自日本福岛县的角田次卫,日本裁缝界泰斗级人物。“我的剪裁和其他人不一样,我不是量体裁衣,我是量人裁衣。”角田次卫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人聊天,通过聊天了解这个人的性格、习惯,然后才能定做合身的衣服。说起技艺和传承,角田次卫摇了摇头:“我其实没有这种概念,我只知道我可能一辈子都会做这一件事,从量尺寸、画图、取样、裁剪、下布料到最后缝纫加工都是我一针一线完成。”

  同样是针线活,来自泰国的精品蚕丝纺织品手工艺传承人Ponata已经和市场充分接轨。“这一条围巾3000元,不贵,因为这是泰国皇室的选择。”自信满满的Ponata向大家介绍他的纺织品,“我们家世代都是做衣服,我自己也做了25年,这条围巾全手工制作要耗时2个月。”这次非遗节上,Ponata也见识到了很多中国纺织品,并且非常感兴趣,“我想等非遗节结束之后去一趟苏州研究一下苏绣。”

  享受中的传承

  粉红葡萄酒适合爱辣的四川人

  伴随着欢快的鼓点,两位美女游客鼓掌、跺脚,旁边的马里小伙大卫敲击着带有浓郁特色的非洲鼓,让马里展馆变得热闹无比。在这次国际传统手工艺展上,除了精巧的手工艺品之外,人们还能感受到世界各地的特色生活方式。经过上千年的传承,这些方式已经融入各国人民的血液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大卫说的,“我们非洲人天性喜欢音乐,制作这些乐器的手艺一代一代就这样传下来了。”

  在热情的非洲鼓伴奏下,法国尼斯的小伙子克罗多·法尔罗斯正在整理粉红葡萄酒展场。“我知道,中国的酒历史很长,其实法国也一样。”看来法尔罗斯对中法酒文化都有所研究,“我看见新闻说,成都有施工工地在挖掘的时候发现过酒窖。我们这个粉红葡萄酒是在法国尼斯的凯玛城堡装修时发现的,酿造技艺已有2000多年历史。”法尔罗斯说,这种粉红葡萄酒从种植、采摘到酿制全是传统手工技艺,每年能生产的数量不多。他觉得这种酒非常适合四川人品尝:“你们吃辣,再喝红葡萄酒会上火的,这种粉红葡萄酒的口感酸一点,符合你们酸辣口味。”

  伊朗展厅的负责人阿巴斯这两天正在忙着给大家介绍他们国家特有的挂毯,“这是我们伊朗家庭必备的装饰,这次我们带来受到了很多中国人欢迎。”阿巴斯觉得每次看到有中国人把挂毯放在家里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民族的文化离中国又近了一步。“伊朗和中国是两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感觉你们不仅挂的是我们的毯子,而且挂着我们日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