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家》震撼成都舞台

30.11.2015  17:28
11月28日晚,由巴金激流三部曲《》改编的舞剧上演。

  11月28日晚,由巴金激流三部曲《》改编的舞剧在锦城艺术宫上演。作为首届四川艺术节的经典展演剧目之一,舞剧《》是四川唯一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剧目。巴金原著的影响力和舞剧《》的高超艺术魅力使得该剧在成都市一票难求。据四川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介绍,28日的票一开售便被抢空,应观众要求,剧团再安排了29、30日的加场,短短四个小时之内也全部售出。由此可见,巴金老人《》的文学价值——虽时代变换,其经典之魂永传。

  在过去,《》被改编为各种形式的剧目,此次四川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以舞剧的形式来呈现《》,通过肢体语言、舞台氛围和表情来无声讲述家的故事,手法新颖。台上,演员的舞姿紧紧贴合扣人心悬的情节设置,矛盾冲突完全通过肢体语言展现,或柔情蜜意,或顺从无奈,或挣扎反抗,无一不牵动台下观众的心。入戏的观众也无声地注视着台上的每一个表情的变换,每一个角色的命运。

  舞剧分四幕,由大少爷觉新的包办婚礼、丫鬟鸣凤的被逼出嫁,以及大家长高老爷的葬礼、少奶奶瑞珏的死亡,即两个婚礼两个葬礼组成,展现了高家最为鲜活的四个横截面,一次次强化了美丽生命被封建制度摧残的主题,也一步步将三少爷觉慧推上了逃离封建桎梏,追寻自由的道路。

  不得不提的是,此次四川歌舞剧院创排的《》融入了不少舞台创意,让舞剧更加耐人寻味:

   家——“

  剧中的家包含了两层意义,不光是他们生存的环境,还是所有人的枷锁。家中的每个人都在无形中受着家的桎梏和束缚,就是在这种追求自由的抗争中演绎出了爱与恨的悲剧。这种悲剧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无论在什么时代,人们生活总是受着种种无形的枷的束缚,人类追求自由的天性引领着人们不断抗争,直至冲破枷锁的那一天。

   椅子——高老太爷的椅子

  在剧中与高老太爷一起共同构成了封建家长制权威的象征,也是一种特定情境的限制。它或它们的每一次出现都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压抑和不自由,也为舞台上的氛围做好了营造。剧中角色与椅子的纠缠,可以同时在视觉和主题的表达上给观众新颖且富有冲击力的直观感受,更易理解,也更能引起共鸣。

   水袖——红白黑三色水袖

  在不同的章节中红白黑三色水袖会成为特定的符号和力量,表达着不同的情绪和感情。这是将人物内心世界外化的一种手段,同时还会融入川剧的元素,让作品富有了四川本土戏曲的色彩。

  演出结束后,巴金侄子、作家李致对此剧的改编表示认可。他说:“我虽然不太懂舞蹈,但今天的表演,确实把《》的故事讲述得很到位,这从观众的反应也能够看得出。”李致表示,《》所写的故事虽然是民国时期封建家庭的状况和挣脱封建思想,在新的时代,它对现代人的观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它引导人们对不平等的、陈旧的、没有人性的行为和思想做斗争,引导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和价值观,《》的价值已经冲破了时代的束缚,它的精神将永远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