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2”陷造假风波 学琴女孩是导演公司艺人?

14.05.2014  13:07
核心提示:沈子钰引发的争议,让“舌尖2”陷入信任危机 沈子钰引发的争议,让“舌尖2”陷入信任危机
“舌尖2”中沈子钰学琴画面
第四集《家常》出现的学琴女孩身份可疑,她是分集导演自家公司的签约艺人;首集《脚步》中拍摄存在造假,镜头中的藏族青年白马占堆爬的树与取蜜的树不是同一棵;能1/8秒钓起跳跳鱼的民间高手也不是渔民杨世橹,而是另有其人……

认为“舌尖2”有作假成分的质疑之声,日前迎来了集中爆发。对此,“舌尖2”导演组接受记者采访时分别作出了回应,总导演陈晓卿(微博)更是表示:“如果网友质疑选人有误,那是我的问题,因为每个主人公都是我定下来的。”

本报综合报道

学琴女孩与导演存利益关系?

分集导演:拍摄前根本不认识

家常》推出后差评不断,被网友评价是《舌尖2》中美食呈现最少的一集,而且跑题严重,“到底是舌尖上的中国,还是泪光中的中国?”这之后还有更令人震惊的—有网友在微博上“揭发”称第四集中的学琴女孩沈子钰其实是第四集导演邓洁的老公(“舌尖2”第二集《心传》导演陈磊)公司旗下的艺人,暗指导演与沈子钰之间存在利益关系。

对于网友的爆料,《家常》分集导演邓洁全盘否认,“我和陈磊都是上海电视台的正式员工,因为拍‘舌尖’才被借调到央视,我们两人根本就没有公司。”在记者采访中,这一点也得到了“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的确认。

邓洁同时表示,自己与沈子钰在拍摄之前并不认识,更不存在利益关系,自己找到子钰,完全是由住在子钰那一片的其他人推荐的:“有同样也是学琴的,也有老师或同学认识她们,推荐给我们说,有一对母女挺不容易的,而且女孩子也蛮有成就,很有天赋,但她们生活挺艰难的,你如果要表现一个漂泊的陪读家庭的艰辛,以及一家人在背后默默支持的情况,你可以去找找她们。”

学琴女孩生活其实不贫苦?

导演组晒出1600元租房合同

而关于网友对子钰母女的质疑,“舌尖2”导演组昨天也晒出了手机短信、租房合同等图片进行辟谣。网上传言“子钰拥有三把琴,其中一把造价40万元”,对此邓洁解释称,“子钰只有一把中提琴,而且经常坏,参加大赛的时候要向老师借琴。”

家常》曾经介绍,沈子钰和母亲租住在上海的一个小房子里,四人合租,条件不好,没有独立的卫生间。而网友却说情况和片中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她们“租的是上海永嘉路77号老洋房,平均月租金1万以上”。

在晒出的租房合同中,每月租金写着1600元。“我拍摄时看到,子钰母女家确实是没有独立卫生间,厨房是合用的,她母亲也告诉我,她们每个月房租是一千多块,由于房东看她们两人在上海很不容易,所以也没涨过她们的房租。”陈磊如此向记者解释。

对于流言蜚语,邓洁非常无助。她说《家常》播出后子钰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干扰,“她现在很不愿意出门。我觉得实在太过分了。我很愤怒。我不知道怎么让那些人不再传谣,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编造出来的。”邓洁表示不排除以个人的名义发表声明并付诸法律的行为。

爬树采蜜、钓跳跳鱼也造假?

导演:会就一些细节向观众道歉

除了学琴女孩被质疑造假外,有关第一集《脚步》中的问题日前也被网友揪了出来。植物学博士顾有容发表一篇博文,从植物学角度证明爬树取蜜的镜头是嫁接的,“前后根本就是两种树。松树很高大,爬起来很‘鸡冻人心’,但是上面不太可能有蜜蜂能做窝的树洞;栎树倒是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树洞,但高度一般不会超过10米,而且横枝的位置更低。视频里8分45秒处说‘40米高没有任何保护’的时候,这孩子离地不会超过2米……”

此外,也有媒体在实地采访主人公时发现“在第一集中,1/8秒钓起跳跳鱼的高人并非杨世橹,而是三门湾(越溪)第四届跳鱼节‘钓跳鱼王’邀请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周红井,他4个小时钓起900多条跳跳鱼。”

脚步》分集导演李勇的电话目前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他表示正在写一篇回应文章,会就一些细节对观众道歉。而总导演陈晓卿则表示自己也是首次听说这些情况,目前不能回应。但他表示,“如果网友质疑选人有误,那是我的问题,因为每个主人公都是我定下来的。”

文化观

频遭质疑背后的真诚缺失


舌尖》系列曾经一度被人们封为国产纪录片的上乘之作。引来网友一地口水的第一季,零差评的第一季,都让拍摄者不可避免地多了野心,观众也期待《舌尖2》能拍成一场中华美食与文化的盛宴。它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可一不留神,这种共鸣就用力过度了。

从纪录片的定义来看,它应该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换句话说,真诚才是纪录片至高无上的内核。

如果说,“舌尖1”里的真诚来得自然,不功利,因此水到渠成地成就了一部佳作的话,那“舌尖2”就像一位已经功成名就的演员,重新走上舞台,它想到的不是如何再给观众带来感动,而是如何能让身上的光环更闪亮。 刘晶瑶 本文来源: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