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人士"起底"舆情应对:最忌讳说"社会舆论平和"
原标题:“最忌讳说‘社会舆论平和’”
文_本刊记者 李天锐
5年前,凌宇考进了西部某县宣传部。他每天的任务之一,就是盯着电脑,对涉及该县的信息进行“监控”,有突发事件发《互联网舆情快报》。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兴起,传统“舆情应对”走入怪圈:网友对“突发事件”中官方失语“群情激愤”,一些地方政府也抱怨:“回应了,事儿还搞大了。”经过实战,凌宇和他的同龄人有了经验,也碰到尴尬。他们说,弥合官民不同的话语体系很难,但仍有作为的空间。
倒数第二段,是“干货”
“合肥城管将游客当成传销人员,打断其脊椎”、“盂县政协副主席郭爱东2.8万天价看CBA”……打开门户网站,“负面舆情”赫然挂在首页。凌宇说,商业网站没有新闻采访权,这些新闻,被传统媒体报道了才能上。而他们的“监控”,早在信息还在论坛、微博传播时就开始了。
“我们24小时人工监控网络舆情。”凌宇坦言,如果发现“负面舆情”,第一步是“报”,报给分管领导。如果事件重大,还要向上一级报。根据领导指示,决定是否进入第二步——“疏”,这也是政府舆情应对中,最核心的部分。
官方对事件的首次回应,速度一定得快。凌宇讲了一个故事:2013年6月,“海南三亚中院耗资4000万元装修的办公楼成危楼”被曝光,6月17日下午,有记者费尽周折拨通三亚中院新闻联络员黄学文的电话时,那头一口咬定:“你打错了。”
戏剧性的是,当记者告诉他“是简部长给我的号码”时,他立刻回答:“那你问吧。”一听记者问追责,黄学文答:“我在开车,下班了,明天上午联系。”次日起,该电话变成了空号……直到6月20日,官方才给记者回复,此时网络上早已炸开锅。
“以前曾有回应舆情的‘黄金72小时’,我看现在过夜就不合格了。因为第二天后续报道又会出来,之后怎么辟谣都挽不回来了。”凌宇说。而武汉大学教授沈阳给出的答案是:回应速度低于2小时为优,2到4小时为良。
对于一些关乎民生的要事,更要通过短信等即时发布。在东部某县新闻办工作3年的胡星看来,最近兰州水污染引起民怨,一个原因是官方通报时,距检到苯超标已有10多小时,“不知道多少市民已喝了脏水!”
作为回应舆情的常用手段,官方常发“情况通报”、“公开信”。凌宇认为,回应要通俗易懂,直奔主题,结论在前,“到底有没有这事?”如果政府错了,最好先道歉,再说调查及问责结果。总之,不能“过度反应”,也不能照搬官场那一套,更不能搞“非主流”。
曾有“过度反应,反受内伤”的例子。2013年2月,浙江温州瑞安市等河道污染,各地环保局长被网友邀请下河游泳。19日,温州环保局在当地报纸刊发整版广告,盘点年度七大成就,指出“推进了16条黑臭河道的治理”,被认为是对质疑的回应,引发了下一波舆情——愤怒的网友检索发现,环保局打广告花了14万,进而要求调查钱的来源。
对回应的措辞要“去官化”,胡星给记者看了某市官方一份对不当拆迁引发居民聚集事件的“说明”,一开头就是“领导高度重视,列举了一把手、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的指示,接着是牵头部门密切配合,又是一串名字……凌宇说,这种稿子,得到倒数第二段去找“干货”,比如这稿倒数第二段,就称政府答应给村民增加补偿,村民“无一人滞留”,而最后一段,通常是“下一步将怎么做”,但“基本都不会做”。至今,该事件仍未解决。
“比起这些,更忌讳出现‘社会舆论平和’字样。”凌宇说,尽管这是内部惯用语,但公开出来,可能会引发反弹。
官媒的“中枪”或可借鉴。去年11月,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泄露爆炸,62人遇难。然而,第二天当地媒体就刊文:《住安置点,如家温暖》、《官兵做饭,百姓喊香》,引起非议。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各种体,淘宝体、元芳体、伊琍体……凌宇说,如果是当事干部如此回应质疑,还可体现幽默感,以单位名义,就千万慎用,否则让人怀疑回应的诚意。
一次,凌宇参加培训时,来自北大的专家,给一名学员代气象局就“重大事件天气预报不准”的回应打了不及格。这名学员回应的第一段是:“亲,尼可能对姆们产生了误解,姆们不是万能滴么么哒,么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