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致贫、返贫?这些帮扶措施解决大问题

13.07.2020  10:41

  原标题:焦点访谈丨如何防止致、返贫?这些帮扶措施解决大问题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决战脱贫攻坚,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进则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在一些地方,有的贫困户已经脱了贫,走上了致富路,但由于种种原因,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返贫。如何把他们的脱贫效果稳定住,继续向前走,关系到脱贫攻坚能否如期实现。我们现在就到河北省邯郸市、河南省卢氏县去看看。

  今年40岁的房向魁是河北邯郸魏县人,多年来一家4口一直靠养羊为生。2017年底,房向魁一家终于脱了贫,但是正当他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改善生活时,妻子却患上了恶性肿瘤,花去了家里大部分积蓄,全家的担子都压在了房向魁肩上。为了治病,房向魁前后花了15万元。除去医保报销和大病救助,个人还要负担5万元,这可愁坏了他们一家。

  在魏县,像房向魁这样的家庭不算少数,他们收入不多,刚过贫困线,被称为边缘易致贫户。还有一类人,他们的收入虽然在贫困线以上,但收入也很低,在贫困线标准1.5倍以内,按照2018年的标准,也就是低于4800元,无法享受到脱贫政策,被称作脱贫不稳定户。这两类人的共同点就是都徘徊在贫困线附近,一旦生活有个变故,便很容易滑落到贫困线以下。以魏县所属的邯郸市为例,2016年有20万人脱贫,但同时又有近5万人致贫、返贫。

  河北邯郸市委书记高宏志说:“致贫和返贫主要是两大原因,一个是支出骤增,一个就是收入骤减。对支出骤增的,我们通过工作发现主要是三大原因,就是因病、因学、因灾,我们就建立了防贫基金。

  为了帮助徘徊在贫困线上下的这两类人,邯郸市于2017年在魏县试点设立了精准防贫基金。魏县有80万农村人口,最容易返贫致贫的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大约8万人。按照每人50元的标准,县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的精准防贫基金作为保险金,交给保险公司负责管理。只要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或因病、因学、因意外事故、因产业风险支出在一定数额以上的,都可以申请保险理赔。

  这套机制的最大特点是它保的不是个人,而是全县80万农村人口。每月医保、教育、民政等部门都会把符合条件的人员筛选出来,交给保险公司入户核对,然后再交给公安、银行、房管等部门复查,房向魁一家就是这样被精准识别出来的。由于医保和防贫保险的赔付,所以房向魁妻子15万元的医药费最后自己只掏了1万元左右。

  房向魁说:“小额贷款给我批了5万,拿这些钱开始养羊,一步步地走到今天,日子越来越好。如果这样发展下去,预计一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

  截至目前,邯郸市通过防贫基金共救助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和低收入户3305户,发放防贫基金3700多万元。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就是邯郸市防贫的诀窍。减少支出有防贫基金,那么靠什么增加收入呢?在邯郸,有很多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因为需要照顾老人、孩子,无法外出打工,那么,该怎么办?邯郸的答案是在农村建“扶贫微工厂”。所谓“扶贫微工厂”就是由政府出资,利用各村的闲散土地,建设面积从800—2000平米不等的微工厂,然后以优惠的条件出租给企业。

  对于企业,最大的好处是房租大幅降低;对于村民,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了。成墨青是大名县郭村的贫困户,因为丈夫去世,婆婆瘫痪,所以她独自抚养着两个孩子,没法外出打工,现在她在家门口的微工厂找了份工作。

  目前,邯郸市共建立了590家村级“扶贫微工厂”,带动4万人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万多人,人均增收2万元。邯郸通过采取防贫基金、“扶贫微工厂”等措施,解决了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返贫、致贫问题。

  同样,河南卢氏县为了防止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返贫、致贫,也摸索出了一套办法。田满行夫妇是卢氏县卢氏沟村村民,原来一个人外出打工挣钱,一个人在家种点中药材并照顾两个孩子,生活还算过得去。但是今年2月份,田满行突然得了面瘫,不仅治病花掉了多年的积蓄,还基本丧失了干重体力活的能力。

  卢氏沟村地处秦巴山区,气候和环境都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收益也不错,但缺点是投入大、周期长。田满行不能出去打工了,就想和妻子一起在家里多种点中药材,但资金又成了“拦路虎”。

  田满行之妻甄引红说:“得三年一收,我经济有些困难,投入1亩地得六七千块钱,要是种10亩地得需要六七万块钱。

  对田满行而言,只要有点启动资金让他们种中药就不会掉到贫困线以下,但他们没资金。正犯难之际,转机突然出现了。今年五月,河南省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线标准1.5倍的非贫困户也纳入到了保障范围,像田满行这种在贫困线附近的边缘户就可以享受过去只有贫困户才能享受的金融扶贫、产业扶持、就业支持和兜底保障等政策。

  过去,田满行夫妇也考虑过去银行贷款,但是需要抵押物或者担保人,两口子很难提供。不过新政策出台后,田满行靠自己的信用就可以贷到款了。

  河南卢氏县潘河乡党委副书记陈占乐说:“只需要到村里面金融服务部,带上自己的户口本、身份证等相关证件,我们采取的是只需跑一次,4天贷到款。

  这个看似简单的贷款过程,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支撑。过去,在扶贫贷款上一直存在银行不敢贷、贫困户不愿贷或者是贷起来很麻烦等落地难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从2017年起,卢氏县开始建立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大体系,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服务网点覆盖所有行政村。现在,全县所有农户只要符合条件,凭自己的信用就可以在家门口贷款了。

  河南卢氏县金融服务和大数据中心主任冯海鹏说:“如果评到A级以上的,这就满足了我们贷款征信的条件,就可以进行放贷了。

  田满行夫妇被评为A级信用户,他们提出贷款申请,经金融扶贫服务部门核实后,仅仅过了两天,5万元就到账了。夫妻二人赶紧趁着季节,种了5亩苍术。

  这笔5万元钱信用贷款可以说是场“及时雨”,它把在贫困线边缘摇摆的田满行一家人一把拉了回来,未来生活也有了保障。

  卢氏县狮子坪乡的宋云亭跟田满行一样也是金融扶贫的受益者,但他的情况更困难些。他妻子因为身体有残疾,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但是当时老宋身体好,靠打工和做袋料香菇等很快就脱了贫。不过2018年老宋动了手术,挣钱就很困难了。

  种植香菇需要大量体力,老宋一家很难做下去。虽然当地政府给老宋夫妇解决了低保,提供了一个生态护林员的公益岗位,但他们的收入始终刚超过贫困线一点点,随时都可能返贫。县里认为,像老宋这样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如果单靠自己努力很难实现脱贫,只有靠外界帮扶才行。为此,县里设计了“农户+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等六种合作方式。

  老宋选择了“农户+龙头企业”的合作模式,利用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从龙头企业买了2万多袋菌棒,在企业的技术指导下进行管理,等到香菇成熟时,企业还会上门收购。

  在金融扶贫的推动下,卢氏县的贫困人口迅速减少。今年2月28日,河南省正式宣布包括卢氏县在内的最后一批14个县全部脱贫。截至今年5月底,卢氏县全县共有边缘易致贫户586人,脱贫不稳定户2166人。卢氏县以这两类人为重点,继续发挥金融扶贫“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全力啃下这最后的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从魏县和卢氏县的做法来看,首先,应有一套精准高效的监测系统,对于容易返贫的人群能够及时发现;其次,要有一套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帮扶举措,使得返贫人群和有返贫风险的人群能够及时得到扶持。有了政府层面的帮扶,再加上村民们的努力,决胜脱贫攻坚的基石肯定会更加牢固。

责任编辑:胡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