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出一片致富新天地 ——黑水县产业结构调整走笔

24.11.2014  13:31

        ■史雨    实习记者    天杰    夏姆

        记者    袁娜

        金秋,行走在黑水县的大街小巷,只见到处都是早实核桃、藏香猪肉、阿坝中蜂等农副产品的销售点,前来购买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脸上笑容满面,笔者深深感受到一派丰收景象。

        曾经一直被冠以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增收困难、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黑水,如今在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牢牢把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生态蔬菜、藏香猪、早实核桃、凤尾鸡、道地中药材、阿坝中蜂”六大主导产业为核心,一个“”字,让全县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带动全县农牧民群众在致富的道路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转变思想观念

        产业调整结硕果

        “我们县上的旅游旺季来了,这几天买核桃的主要是游客,他们品尝过后,都是几十斤几十斤的买,昨天有位重庆游客直接买了170多斤。”正在该县芦花菜市忙着卖早实核桃的芦花镇铁别村村民卡珠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今年,我们家仅核桃至少就要卖18000元左右,核桃树硬是老百姓的‘摇钱树’啊!

        卡珠只是该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们栽种早实核桃的受益人之一。据卡珠介绍,以前她们村上的家家户户都是凭种植传统农作物来维持一家人生计,能吃饱穿暖就是好事情,自从党和政府鼓励支持他们开始栽种早实核桃后,以前肚皮都管不饱的土地如今成了聚宝盆,村民们早就实现了万元增收的目标。

        据悉,今年,该县在芦花、知木林、晴朗等乡镇成片种植早实核桃4715亩,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1.9万株,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据该县林业部门介绍,今年,全县早实核桃产量预计达800吨,实现销售额2400万元。

        为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收入,该县结合实际,推行“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阿坝州生态农产品产销协会、四川润农贸易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协议种植蔬菜1035亩,并建立果蔬立体种植生产示范点480亩、蔬菜生产示范点650亩,洋葱、大蒜、大白胡豆、马铃薯等1400亩,培育大户种植中低温食用菌2万平方米。

        提高生活质量

        农民致富迈大步

        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各个村寨的发展模式。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一个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产业配套的新农村新美景在黑水县各个角落悄然兴起。

        10月24日,记者走进该县龙坝乡二巴郎村,只见一栋栋独具藏族特色的房屋错落有致,孩子们在宽敞的水泥路上嬉戏打闹,藏族老人们悠闲地坐在一起拉家常。该村村支部书记陶明告诉记者:“去年,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为我们修路、修房、改厕、改厨,帮助我们改善生活环境,今年又为我们村上的村道进行改造提升,对路基的排水、安全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村民们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出行也安全了,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据了解,今年,该县计划投资6500万元,实施40条、254公里的通村改造提升工程,通村改造主要涵盖的内容是路基的防护、路基的排水、安全设施、路面的改造和修复四方面;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县124个村的村道提升改造。

        “现在的生活真得很幸福,不仅住进了漂亮的房子,路也直通家门口,前段时间党和政府又给我们的村道修建了安全设施,出行又方便又安全,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啊!”说起现在的生活,村民们各个底气十足、难掩脸上的笑意。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黑水广大村民们切切实实尝到了甜头。谈起今后的计划,他们更是满怀信心,决心在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走上一条条致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