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酿葡萄酒 大多是安全的

08.02.2014  12:35

  葡萄美酒,不但是杯中佳酿,适当饮用还能有益健康,不少市民选择自己酿造制作,近来网络热传:自酿的葡萄酒可能甲醇、农药残留超标,严重时可能致人失明、甚至死亡。

  自酿的葡萄酒有毒吗?“商报实验室”征集了7份市民自酿的葡萄酒样本,和商品葡萄酒一起送往成都合泰农产品司法鉴定所。检测结果显示,所有8份样本甲醇、农药残留均未超出国家标准。专家表示,加工前适当清洗葡萄,酿造中保持清洁,可以有效清除农残,并防止有害物质产生。

  网传:甲醇超标,葡萄酒变毒酒

  按照网络流传的说法,自酿的葡萄酒可能甲醇超标。这一说法称:“在自酿葡萄酒的过程中,甲醇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原料。一方面,葡萄皮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霉变也会产生大量甲醇,发酵越彻底,甲醇含量会越高。在酿制和饮用时应该当心,避免此类有毒、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甲醇对人体有强烈毒性,误饮4毫升以上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超过10毫升可能会失明,30毫升已能导致死亡。根据葡萄酒国家标准GB15307-2006,每升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必须在400毫克以下。

  自酿葡萄酒的另一个风险是农药残留,酿造葡萄酒需要将葡萄连皮一块发酵,喷洒在葡萄上的农药很可能渗透到葡萄酒中。市民又没有条件对自家的葡萄酒进行检验,因此存在农残超标的可能。

  实验:8个样本,甲醇农残均未超标

  自酿葡萄酒还能放心喝吗?为了求证这些说法,“商报实验室”分别在7位市民的家里采集了7份自酿葡萄酒样本。在对这7份样本进行编号后,连同一份瓶装商品葡萄酒样本,共8份样本送到成都合泰农产品司法鉴定所,通过气质联用仪等专业仪器进行了实验检测。从葡萄酒样品中检测甲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验过程,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经过严谨的检测,结果显示:7份自酿葡萄酒甲醇含量分别为94.18、59.28、44.24、92.24、140.22、87.28、72.78(单位:毫克/升),均远未达到400毫克/升的国家标准限制。而作为参照的商品葡萄酒甲醇含量为95.13毫克/升,自酿葡萄酒与之相比也,也没有明显差异。

  同时,8个样本的农药残留指标,经检验也都没有超过国家标准。

  提示:自酿葡萄酒这三步很关键

  专家提醒,出于口感和安全考虑,自酿葡萄酒还是有以下值得注意的要点。

  1,首先,对原料葡萄要进行挑选,尽量选择新鲜的葡萄,避免使用霉变、破损的葡萄。同时,可以挑选较紫、较甜的葡萄。

  2,仔细冲洗葡萄,完全晾干,再用手捣碎或者挤碎,再撒上酵母拌匀。随后装入容器,在室内自然发酵,瓶盖不要完全密封。容器最好选择透明的玻璃器皿。

  3,随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再用进行多次过滤,葡萄酒就酿造好了。随后还可以对葡萄酒进行陈酿,避光保存。一旦开口的葡萄酒,最好尽快饮用。

  如果市民对自酿的葡萄酒仍心存疑虑,可以取适当剂量,送到位于光明路的成都合泰农产品司法鉴定所进行检测。该所是全国首批、省内首家专业从事农产品(食品)司法鉴定的第三方省级司法鉴定机构。可对食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非法添加物和生物毒素等进行权威检测。

  1号样本

  94.18

  2号样本

  59.28

  3号样本

  44.24

  4号样本

  92.24

  5号样本

  140.22

  6号样本

  87.28

  7号样本

  72.78

  8号样本

  95.13

  备注: 1,前7个样本为自酿葡萄酒,第8个样本为商品葡萄酒

  2,国标:每升葡萄酒中甲醇含量小于400毫克,因此8个样品中甲醇含量均未超标

  ■教你一招

  低温发酵,一般不会甲醇超标

  “可以说,大部分自酿葡萄酒都是安全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博士、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周康告诉记者。其实,所有的葡萄酒都含有微量甲醇,甲醇是在葡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原料中果胶物质水解,氨基酸脱氨和发酵原料的霉变,都会产生甲醇。但葡萄在自己发酵的时候甲醇的产量很少,一般都可以忽略。只要在酿造前注意挑选原料、仔细清洗,同时在酿造中把发酵条件控制得当,尽量保持低温发酵,自酿葡萄酒中的甲醇一般不会超标。

  周康表示,近年来,果农对农药的使用也越来越规范,一些葡萄在种植还套着袋子,再加上市民在自酿葡萄时通常会加以清洗,农药残留通常也不会超标。成都商报记者 桑田

  实习生 陈惠 傅颖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