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负面清单正征求意见
29.11.2013 12:04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作为中国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全新尝试,中国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的姿态,在自贸区这片28.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得以展示,激发了人们对未来改革力度的极高预期。
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将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等诸多自贸区在试验探索的内容写入最终决定。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在上海举行中外记者集体采访活动,上海市副市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表示,自贸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从市场参与 主体的角度看远超预期。
截至22日,上海自贸区已接待企业、个人咨询并办理业务超过5.8万人次,“工商一口受理”共办结新设企业1434家,其中外资新设企业38家,外资注册资本超过5.6亿美元。内资新设企业1396家,内资注册资本超过347亿元。新设企业以贸易、服务类为主,分别占69%和26%,其他为金融类和物流类企业。
市场将更开放
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的两个月里,诸多改革事宜已经逐步推开。比如负面清单2013年版出台,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外资进入和中国资本走出去取消审批制实行备案制,服务业六个领域的开放已经公布并陆续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
接下来,相关改革举措还将进一步深化,比如,负面清单将进一步缩短。艾宝俊表示,2014年版负面清单正在征求意见,特别是市场主体、行业协会,负面清单仍有很大空间。下一步考虑按国际分类,完善分类方法,进一步优化空间,管理措施有进一步缩短的可能。
截至22日,自贸区管委会已经办理外资新设67户,其中投资行业在负面清单以外实行备案的55户占82%,与负面清单设计时备案项目占比85%的预测目标非常接近。
日前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王新培透露,2014年版负面清单调整思路有二,一是提高透明度,对限制类但无具体限制措施的条款分类处理,其中对需保留的应明确具体的限制措施,对没有保留必要的则尽量取消。
同时提高开放度,主动与相关部委沟通,取消或放宽一批对外资的限制措施,尤其是对鼓励类但无外资股比限制的措施。
在推进投资管理体制创新的同时,海关的贸易监管制度也在不断创新。“总的目标是将海关监管方式由O字形改变为U字形,使企业贸易更加便利。”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财政和金融服务局局长张红说。
目前,上海海关已确定了6家区内企业试点“先入区、后报关”模式,也就是说,经海关批准,试验区内试点企业可先凭进口舱单信息将货物提运入区,再在规定时限内(自运输工具进境14日内)向海关办理进境备案清单申报手续。新模式下企业货物入区通关时间可缩短2~3天,物流成本平均减少10%。
但这只是第一步。一线放开的关键是简化备案手续。目前的备案和通关是一样的,报关单有40多项要素,非常繁琐,因此“一线放开”的第二步,就是简化申报要素。同时,检验检疫按照“进境检疫,适当放宽出口检验”的要求,对一线进境货物实施进出境检疫和重点敏感货物检验的监管模式。
在创新的同时,开放也将进一步扩大。
在服务业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共选择了6个领域、18个行业扩大开放。共有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23项。
根据总体方案,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目前12项开放措施已可实施,7项(游戏游艺设备生产销售、演出经纪、娱乐场所、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医疗机构、增值电信)需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暂停相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后实施,4项(远洋货物运输、国际船舶管理、有限牌照银行、律师服务)需修订相关行政法规或进一步明确政策。
自贸区管委会将根据政策落地的操作流程和具体要求,年内争取推动23项措施中的19项措施实现项目落地。
事实上,6个领域、18个行业的开放只是一个妥协的结果。张红表示,期待接下来还会有进一步的开放。
金融细则仍在期待
在这两个月里,最为人期待的还是金融开放,以及央行有关细则的出台时间。
艾宝俊表示,工信部、央行的自贸试验区试点文件将在近期发布,目前管委会正与市金融办及“一行三会”紧密合作,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及人民币跨境使用相关政策落地做准备。
目前自贸区管委会正在配合央行分账核算操作办法,对区内6000多家存量企业进行梳理排摸,帮助银行建立企业数据底账,并支持央行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资金监控系统,落实风险防范机制。
此前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也曾透露,争取在年内推动企业和机构开立自贸区专用账户。
目前自贸试验区内已有47家金融机构获批牌照,还有332家与金融有关的服务业机构。
在自贸区挂牌之初,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但是,央行的政策却迟迟未出。
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副局长朱健在11月17日的复旦大学自贸论坛上就表示,“现在最主要的焦点问题是,央行的基础政策没有推出来,后面其他的一些创新业务、市场怎么落地,我们也不是非常清楚。”
艾宝俊表示,金融实施细则操作层面非常复杂,对风险监控需要大量流程程序设计,需要验证、基础数据的配合,现在正在做程序设计和监管体系方面的工作,等这方面成熟,就会出台细则。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29.11.2013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