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建设 天府新区占重要地位核心是制度创新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据昨日来自省商务厅的消息,自贸试验区将主要设在成都。
昨日,市商务委召开媒体通气会,介绍了成都的相关构想。据了解,成都将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大开发的动能转换区,融入“一带一路”的国际装备制造与产能合作区,探索中国与欧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开放先行区,对接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压力测试区,整合全球创新要素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和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综合改革区。同时,天府新区将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核心任务是开展制度创新
据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任务是开展制度创新,基本要求是做到可复制、可推广,建设“制度创新高地”。这对于四川、成都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促创新,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形成动力更强、结构更优、质量更好的内生增长动能,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负责人表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将为成都发展注入新的资源和要素,融入国际分工,把握国际经济规律,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治理能力,从而加快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采取集中指导与专项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尽快会同省、市和部门,研究完善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履行必要审核程序后实施。成都也将按照中央、省市总体部署,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推进机构、深化相关研究,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级相关单位,抓紧形成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送审报批。
天府新区将占据重要地位
从2013年起,自贸区的申报就已经启动。其中,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一直是申报的热门区域,被国内各大媒体关注。昨日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新设的自贸试验区主要是依托现有经国务院批准的新区、园区,天府新区将在自贸试验区中占据重要地位。“不过,未来天府新区哪些区域进入自贸区范围,还有待具体细化研究。”
未来,自贸试验区将根据成都的优势和条件,来研究探索改革和开放的主要领域。该负责人表示,重点应该是产业领域,他举例说,对欧盟的开放很可能会成为下一步探索的重点。
成都与欧盟的合作已有很好的基础,中德、中法等国际产业园在成都设置,欧洽会在成都多次召开,双方经贸合作也有很好的基础。“按照国家战略,中国与欧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已启动,中欧合作前景非常广阔。成都希望在这些领域进行探索,扩大双向开放,开展对欧开放的先行先试。”
能不能放得开、管得住、服好务
成都近年来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经验,投资管理、税收征管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给成都市场经济注入了活力。
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商事制度改革是最有建设性的改革之一,大大实现了简政放权,降低了企业创新创业成本,使营商环境更便利化、法制化。“可以看出,通过扩大开放倒逼改革,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升治理能力,是自贸试验区探索的重要目的。”
随着自贸试验区获批,成都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他总结为改革试验将考验政府能不能做到放得开、管得住、服好务。他认为,“放得开”考验政府能不能把更多的市场领域放给市场主体,放给外资。而放开之后,治理体系能不能保证安全有序,又将考验政府能不能“管得住”,考验政府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保障国民经济有序、安全、高效运行的能力。同时,过去政府以管为主,放开之后要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提供高效的政务服务。
“在学习上海经验的过程中,成都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大量创新。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要求,做好自贸试验区政策的实施准备,待实施方案获批,做到快落地、快实施、快见效。”他说。成都商报记者 谢佳君 韩利
观点
普华永道:
有利于营造更优质营商环境
2015年,普华永道作为第三方机构参与了成都市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成果评估。普华永道咨询(深圳)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合伙人徐闻表示,成都在复制上海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了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他认为,随着自贸试验区设立,成都将在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推进货物贸易便利化,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率先推进与欧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监管服务和税收政策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入探索,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从而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
成都市服务业研究院:
高度契合国家战略
成都市服务业研究院副院长林娜认为,在四川、成都设自贸试验区有利于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也有利于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她说,设立自贸区,充分发挥成都两个国际机场,中欧、中亚两条国际货运班列及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等战略平台优势,建设空中丝绸之路、铁路丝绸之路和网上丝绸之路,将带动西部地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装备制造和优势产业走好“一带一路”,有利于增强内陆地区主动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内在能力,大幅提升西部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成都商报记者 谢佳君 韩利
历程
历时3年多 申报终获批
2013年以来
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争创自贸区作为全局性大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紧盯紧抓,高位推动,对整个申报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成都坚持“边申报、边探索、边改革”的总体思路,不等不靠推进改革创新,复制推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学习借鉴自贸试验区8个“最佳实践案例”改革成效明显,特别是围绕复制推广主动挖掘改革增量、抓好全国舆论宣传、开展第三方评估等创新做法得到国家部委高度肯定。
2015年4月1日
省政府向国务院专题报送了《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方案》。
2016年3月8日
再次根据新的形势和深化研究成果形成《申报方案(完善提升稿)》并报送国务院,围绕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推进货物贸易便利化,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率先推进与欧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监管服务和税收政策等8大重点领域提出了160余项改革举措。
2016年8月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川等7个省市设立自贸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