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监管民警走访死刑犯家属 圆思亲梦

26.02.2014  13:03

   四川在线自贡频道消息(记者 丁一) 自贡荣县看守所在押人员张某,富顺人,2011年7月5日,因涉嫌运输毒品罪被自流井公安分局逮捕,因案侦需要现异地羁押于荣县看守所。2012年7月23日,张某因犯贩卖、运输毒品罪,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13年8月30日,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判处死刑后,张某情绪波动极大,十分思念家中亲人。原来,张某家中育有一儿一女,都不满十岁,还有一患有癌症的老母,在他被捕后全靠妻子一人张罗一家人的生计。管教民警在张某与家人来往的信件中发现,他们都怕今生再也见不上一面了,从而都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虽然张某的所作所为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但对于一位身患癌症的老母亲及一个任劳任怨的妻子和二名尚未懂事的孩童来说,亲情确是他们剪不断的思念。张某的心情日益沉重,家人的思念越来越浓,这不仅是监所的一个安全隐患也是他家里人的一块心病。而按相关法律规定张某是不能会见亲属的,如何在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又能让他们家人见上一面,成了摆在看守所民警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经过看守所所领导反复讨论后决定:在不涉及案情的前提下,在2014年春节前夕为张某及家人录制视频并在民警的陪同下观看对方的影像资料,以结他们的思念之情,过上一个相对舒坦的春节。在征得驻所检察室的同意后,看守所于2014年1月24日在所内为张某录制了视频,并于1月25日由分管内监室的副所长刘实超带领两名民警到富顺对张某家属进行走访。

  在张某一家租住的小房子里,家属们带着泪水观看完了视频。之后由刘实超向家属们宣传了看守所的管理制度、“八项承诺”、刑法及有关死刑复核的相关内容,告诉他们张某在所期间的所有权利都得到了应有的保障,吃得饱穿得暖,家属们不用当心他的生活,希望多写信鼓励他,告知他要正确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和之后的人生。在听完刘实超的介绍后,家属们含着眼泪说:自从张某被关进看守所后,他们每天都当心他是否能吃饱穿暖,会不会被人欺负,社会上一些对看守所的流言更是让他们夜不能寐。直到今天干警们的到来他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一个犯了如此严重错误的人在看守所还能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更没有想到的是看守所的干警们还能带着录制好的视频来家访,让家人们能真真切切的看到、听到他过得怎么样。在张某被抓尤其是在被宣判以后,他们一直遭受着周边人们异样的眼光,忍受着原本熟知的人们渐渐的疏远他们,让他们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而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公安干警们还对他们的事情如此的上心,在他们因被孤立感到绝望的时候能给他们春天般的温暖,对干警们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干警们为张某的家属们录制了视频,并叮嘱讲的内容一定不能涉及案情。在视频里,家属们告知张某:家里一切都好,叫他不要担心,无论最后是怎样的结果都一定要正确面对。在看守所期间一定要听管教们的话,听管服教,尊规守纪,千万不要给看守所添麻烦,要对得起看守所干警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回所后,干警们将带回的影像资料播放给张某看并转告了家人对他的嘱咐。张某由衷的感谢看守所干警对自己的关心、关爱,没有想到一个已经二审被判死刑的人员还能有这样的待遇,表示自己在所期间一定遵规守纪不辜负看守所一片苦心。

  通过此次走访,使我们明白了社会上还有不少人对看守所的管理存在偏见,很多人对看守所的看法都还停留在以前的印象里。我们自身应该加强对现今看守所人性规范化管理的宣传,应该多请群众们到看守所实地看看,真切的感受到看守所现今的变化,消除看守所在人们心目中的负面影响,让看守所不再是一个令人谈之变色的地方。这也就要求努力我们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将面对面管理、人性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时刻迎接群众对我们的检查。

  通过此次走访,使我们知道了在押人员的家属们生活在歧视与自卑中。他们的家人虽然犯了法,但是他们却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他们理应得到社会的关爱与支持。如果他们的子女在歧视与自卑中长大,不能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有效的开导,有很大可能成为失足青年,这样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这样一群人也将成为社会的又一隐忧。由此看来如何关心关爱在押人员家属,为我们落实人性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重刑犯尤其是死刑犯一直以来都是看守所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此次走访,让我们知道了即使再最大恶极的人,都有他软弱的一面。如何发现他们的另一面,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只有真正了解了这一面的他们,我们的思想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的摸清他们的思想,真正的掌握他们的动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的监所安全。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的执行面对面管理和落实人性化管理及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