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油菜菌核病发生防治预报
油菜菌核病俗称白杆、烂杆、空秆,是油菜生产上的重大病害,主要表现为病变茎秆腐烂折断,茎秆内有大量鼠粪状菌核,全株提早萎蔫枯死,严重影响油菜籽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市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油菜菌核病在部分感病品种上严重发生,损失较大。现根据品种抗性、农艺措施、气象因素、田间调查及历年发生等情况,做出本预报。
一、发生趋势
预计今年自贡市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20万亩。
二、预测依据
1.田间菌源充足。我市油菜菌核病(叶片染病)最早于2015年12月16日发现,目前发生面积达0.7万亩,田间菌源量丰富。
2.品种抗病性差。目前种植的油菜品种大多数对油菜菌核病的抗病性差。
3.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据天气预报,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将有多次降雨过程,利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4.据我站监测子囊盘已进入萌发始盛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油菜开花盛期,与子囊盘萌发盛期相吻合,利于菌核病发生。
三、防治意见:以预防为主,抓早争主动
(一)选用抗、耐病品种。目前尚未发现真正抵抗核盘菌的油菜品种,但油菜品种之间抗(耐)菌核病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如生产上推广的沣油737、秦优系列、川油37、正油1号、德油5号及德油8号等较抗(耐)菌核病。
(二)实施轮作模式。采用水稻-油菜的水旱轮作模式或油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核盘菌菌核对潮湿和淹水环境很敏感。在油菜和水稻连作地区,油菜收获之后栽种水稻,散落在土壤中的菌核极易腐烂,次年再种植油菜时,田间子囊盘数量大大降低。由此减轻油菜菌核病病害压力。实行稻油轮作或旱地油菜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两年以上轮作可减少菌源。在油菜盛花前进行2至3次中耕培土,既可促进根系发育和防止倒伏,又可埋杀菌核,减轻病害。
(三)加强栽培管理。一是培育壮苗,适时移栽。二是推行窄畦深沟栽培,加强田管,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田间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同时,在油菜花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摘除田间病、老、黄叶,带出田外销毁,降低病菌再侵染率。三是合理密植,根据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移栽苗适宜密度为3000~3500株/亩,直播苗适宜密度为4500~6000株/亩。四是合理施肥,通过测土配方,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料,严格控制氮肥使用量,增施有机肥等。
(四)精准化学防治。把好菌核病药剂防治“三关”,即防治适期与次数、对路药剂和施药技术三个关键环节。
1.施药适期与防治次数:在油菜盛花初期和盛花期分别防治1次。
2.防治药剂:可选用对蜜蜂低毒且对环境友好的下列药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5克/亩、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克/亩、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75克/亩。兑水45公斤常规喷雾或兑水15公斤机动弥雾防治。
3.施药技术:施药时注意油菜全株上下要受药均匀,注意在下午施药。喷雾时喷头应对准花部向下喷。菌核病子囊盘为主要初侵染源,田间、地头、田埂、水渠、路旁等处分布较多,务必同时喷药杀死子囊盘。
(五)生物防治。可采用盾壳霉在油菜花期喷雾处理,一般在油菜初花期和中花期各处理1次。
四、注意事项
油菜菌核病产量损失一般可达到10%-30%,严重的可达到80%。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油菜菌核病的预防工作,把该病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在施药时务必按《安全使用农药操作技术规程》操作,收集、处理好农药废弃物,切实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