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

24.08.2015  10:25

  近年来,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相继建成,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产销脱节、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等原因,鲜活农产品滞销的难题时有发生,给广大农户和规模化投资业主造成了巨大损失。鲜活农产品“卖难买难”问题成为了困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以迈过的一道坎。随着“互联网+”引入现代农业,农产品营销渠道大幅拓宽,多元化产销综合平台逐见雏形,将有力推动我市农业在弯道超车实现转型升级。

  一、“互联网+”推进我市农业功效初显

  1.提升了服务农业能力。2007年,我市作为全省第一个获得农业部 “三电合一”项目的地级市。率先在全省建立起了市州级“三电合一”语音室,开通了“12316”农业服务热线电话,搭建了“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建立了对外宣传自贡农业的“自贡农业信息网站” ( www.sczgagri.gov.cn ),并在自贡电视台财经栏目设立了每周一期的《话农点经》农业节目,有效地把网络、电话、电视三大媒介结合起来,增强了农业信息的服务功能,为“互联网+”技术在我市农业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2014年底,全市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91户全部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全市农民合作社1138个中,建立网站335个、网站建有率达29.4%。同时,改版升级后的自贡农业信息网,为全市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示范农民专合社开辟了宣传展示专栏。建立了农产品网上展厅厅,免费推介展示我市特色农产品,吸引客户。此外,还开设了供求信息窗口、连接了全国5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当日交易价格实时信息,供及时查询。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知晓全国农产品市场行情。各龙头企业和部分重点专合社已实现产品在网上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提高了农业行政管理效率。2012年,在省农业厅的支持下,我市完成了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建设项目。建成了联通农业部、省农业厅及市的三级会议视频系统,已多次承接召开了部省农业系统视频会议,为节约会议成本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在农作物病虫诊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利用其高清摄像头,实现了专家远程诊断。目前,我市投资500多万元,正在搭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平台,将土地确权成果、土地流转交易等纳入电子管理系统,搭建起乡镇、区县、市级三级联网平台,将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农业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改进了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物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我市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如华西特驱集团在自贡尖山建立的美系曾祖代纯种猪场、荣县望佳品山村的现代化养鸡场、自贡市中成蛋鸡养殖场、山东寿光蔬菜协会在富顺县海棠村建立的智能化温室等等,做到了实时监测生产情况,及时智能分析收集数据,自动调节光、温、湿环境,自动投料、供水、送风等,种养过程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智能化操作,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管理成本,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成为我市精准农业发展的样板。

  4.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市荣县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农产品溯源平台,将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生产、销售的产品纳入平台;在生猪防疫上,普及推广“耳标”,应用“二维码”技术,实现了防疫与肉食品质量溯源的完美结合。以此逐步完善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便于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拓展了农业营销渠道。我市已开始应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本地化农产品电商交易运营模式,应用淘宝、天猫和微电商平台,以及本地O2O服务台,销售冷吃兔、大头菜、塔罗科血橙等农产品到全国各地。我市四川大农和有限公司、贡井区成佳大头菜专合社、白庙镇塔罗科血橙专合社、自贡三绿水产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纷纷通过互联网开展农产品营销,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减轻了销售压力,实现了增收的目的,也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如成佳大头菜产业引入电商平台,成为我市利用电商尝试销售较早的专合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网上年销售成品大头菜5000吨,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产品远销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浙江、北京、上海、重庆等区域。目前,我市正在总结成佳大头菜借助电商销售的做法,计划将“互联网+大头菜”模式复制到黄瓜、番茄、生姜、青菜等传统农产品,以此推动传统农业加快转型升级。

  三、主要工作举措

  1、加强指导,推动发展。为促进“互联网+”的推广应用,我市制订了《自贡市电子商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2015-2017)和《电子商务专项小组2015年工作方案》等文件,指导全市各行业积极应用电子商务,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和各类专业市场开展B2B、B2C、O2O等形式的网络批发和零售,加强线上与线下资源整合,促进传统产业与网络零售的有机融合。

  2、编制项目,扶持发展。在农业上,我市各级利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编制包装了一批促进“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项目,通过多渠道整合资金的办法,筹措资金200多万元,着力扶持项目、技术引进,促进推广。

  3、协调配合,提供保障。我市经信委、商务局、财政局、科技局、电信和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在立项、科技、资金等方面合力推进,为“互联网+农业”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技术保障。

  4、强化引进,优化人才。我市高度重视农业电商队伍人才建设,先后引进电子商务的大中专毕业生23人,引导农业科技人员更新知识,掌握先进技术,应用电子平台,提升现代化办公能力。帮助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努力把自贡特色产品推销到全国各地,助推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发挥更大地作用。

      四、典型案例

        一根网线的牵入,对水果销售产生了巨大影响——

  “互联网+塔罗科血橙”实现价格翻番

  自贡市贡井区白庙镇塔罗科血橙专合社,拥有1400多亩塔罗科血橙,已进入结果旺盛期,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实,往年,果农的心早就悬了起来,如今果农自信满满地说:“我的血橙卖到了网上,通过互联网引来果商的大订单,血橙大量销往新疆、黑龙江,有的还出口到了俄罗斯。不仅解决了销路,还卖了个好价钱。

  果农笑着说:以前卖血橙是等果商们上门来收购,不仅价格压得很低,而且本地及周边柑桔类水果种植面广,遇到丰收,反而会因市场饱和不好销。前年,我就经常用三轮车拖着血橙去成佳镇赶场销售,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出门,晚上天黑了才回家,辛苦一天顶多卖100多公斤。如今的血橙不愁销路了。

  2014年夏,自贡电信分公司到村里发展“宽带乡村”业务,“当时果农们对此并不在意,没想到一根网线的牵入会对水果销售产生巨大影响”。贡井区白庙镇旭东村被列为贡井区的宽带乡村试点村,农业部门与电信公司为村里专门建立了门户网站,将塔罗科血橙的种植规模、环境,产量、质量等相关情况都挂到了互联网上。起初,专合社的果农们谁也没把这当回事,直到几个月后两个外地果商来到村里签订订单。

  2014年11月,新疆乌鲁木齐蓝天果业公司总经理兰勇首先找到了贡井区白庙镇塔罗科血橙专合社,与专合社签订了20万公斤的塔罗科血橙收购合同。一个单子20万公斤几乎让果农们傻了眼,果农们兴奋不已地奔走相告。不仅是销量大,收购价格也比过去销售的价格翻了一番。以前本地果商来收购,价格大多是每公斤1.5元至1.6元。蓝天果业开出的价格达到每公斤2.8元至3元,而且是现款。

  然而,带给专合社成员的兴奋还不仅于此。蓝天果业的订单刚签下没两天,黑龙江哈尔滨市果商盛宝玉也从网上获悉该专合社塔罗科血橙的种植情况,几经辗转找到了村里。他在与专合社签订了10万公斤收购合同后,又超合同收购了5万公斤。至此,专合社仅靠两笔订单就销售了35万公斤塔罗科血橙,占到2014年血橙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因这两笔大订单的收购价格都订在每公斤2.8元至3元,让本地果商的收购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使该村去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该社种植规模最大的果农邓高和11亩血橙,他乐呵呵地说:“我去年卖果子的收入比前年增收了2万多元。

  贡井区白庙镇塔罗科血橙专合社通过互联网的水果营销,提升了产品知名度,使果农更好地把握了市场,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减轻了销售压力,实现了增加果农收益的目的。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后。今年7月,该专合社启动了血橙电商平台销售,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今年,该专合社电商销售订单总量可望达到1000吨。

  农业部门意识到:专合社有种植能人,但最缺懂电子商务的人才,如果把互联网销售运用得更好,还将进一步打开销路,提升价格空间。

“互联网+大头菜”成为致富新模式

  2010年,“泰福”与阿里巴巴牵手,成为我市首批阿里巴巴“诚信通”企业会员。几年间,成佳镇农村电子商务从无到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成佳大头菜“触电”了。

  实现年销售额翻番

  2009年,成佳大头菜专合社成立,作为副社长的罗淮良每天都在担心大头菜的销售问题。该专合社的社员都是资深农民,他们种植的大头菜品质优良,就担心通过传统销售渠道,体现不出它们的价值,有可能让社员亏本。随着专合社大头菜种植基地的迅猛发展,是否会陷入菜多滥市、菜贱伤农的怪圈,这更成了压在专合社社长心头的又一块大石。

  2010年7月,该专合社副会长罗淮良偶然听说阿里巴巴新推出一种会员制网上贸易服务——“诚信通”。第一次听说网上可以卖大头菜,虽说有点怀疑,但又隐隐感到这是一股非常的社会变革力量。敢闯敢干的罗淮良意识到,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成佳大头菜的销售渠道将会在互联网上拓宽。一个月以后,罗淮良成了让成佳大头菜走进互联网的第一人,泰福农副产品加工厂成为“诚信通”企业会员。

  罗会长说:上线前两年销量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明显感到来电询问品质、价格的外地客商越来越多。到2012年,订单量陡然增加,厂里一下感觉人手不够了。当看到2012年厂里的大头菜年销量4000多吨,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这一数据时,自己都吓了一跳。毕竟建厂5年来,生意最好的时候年销量也不过2000吨,年销售额仅800万元。

  据了解,泰福农副产品加工厂已发展成为年加工鲜大头菜9000吨,销售成品大头菜5000吨,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产品远销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浙江、北京、上海、重庆等区域。

  搭建农产品产业链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关键在于打通农产品生产、流通、品牌建设、配送等环节。成佳大头菜专合社成为解决这一重要问题的“金钥匙”。企业团体社员从农户手中收购大头菜,然后通过网上流通与线下业务整合,将大头菜销售到全国各地。

  农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前景可观。该专合社的3户企业社员(泰福农副产品加工厂、侯大妈咸菜加工厂、自然香大头菜加工厂)不仅均建有自己的企业网站,还在淘宝上建有店铺。其中,泰福农副产品加工厂还通过微信公共号认证,开始“试水”微信营销。同时,为了让这些“精品菜”也能卖出“精品价”,专合社先后创立了“龙须淡口”、“盐帮老坛”、“成佳”、“泰福”、“侯大妈”等品牌,产品系列畅销全国各地。

  从网上脱颖而出的成佳大头菜口碑好,销量稳定,给社员们也带来了更大的效益。该专合社大力实施“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与大头菜种植户签订长期订购合同,促进了专合社和生产基地的发展,也保障了304户农民社员的利益。

  目前,成佳大头菜种植产业以专合社种植基地为核心,向周边乡镇延伸,已经覆盖贡井区、荣县、威远县等3个区县的成佳、白庙、龙潭、章佳、双石、望佳、古文、向义、新店、镇西等20余个乡镇,带动近3万农户种植大头菜达20余万亩,为当地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580元,累计为农增收2000余万元。

  推广“大头菜电商”经验

  成佳大头菜利用电商销售尚处于起步阶段,最大效益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目前,成佳大头菜实现了B2B直销,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但要实现附加值最大化,还需要建立起B2C“商对客”的电子商务模式,也就是商业零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该专合社打算通过精加工提升品牌,增加农民的附加值。如泰福农副产品加工厂投资400多万元的自动化精加工生产线建设将在7月底完工,该生产线建成投用后,将实现大头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更加有效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成佳大头菜产业建立电商平台,成为我市利用电商尝试销售较早的专合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我市正在总结成佳大头菜借助电商销售的做法,计划将“互联网+大头菜”模式复制到黄瓜、番茄、生姜、青菜等传统农产品,以此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2015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