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精准识别网格化助推精准扶贫信息化

29.06.2017  18:10

 

北川以网格化管理为主体,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动态服务为保障,以网格员动态监测为重点,实现精准到户、痕迹管理、动态更新,并结合同步小康社会建设和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推进扶贫工作精准化,探索精准扶贫服务的信息化,实现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

一是精准识别网格化。 以村为单位,将各村贫困人口分别落实到相应干部人头(监测员),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一对一监测。监测员对村两委负责,村两委向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乡党委政府向县委县政府负责,形成网络化监测网络,达到贫困人口变化可查询、可追溯。网格监测员精准监测贫困人口变化,对贫困人口家庭实际人口、户籍人口、连心卡人口、帮扶手册人口与系统实际录入人口进行动态管理,以精准识别的实际人口,倒逼户籍人口、连心卡人口、帮扶手册人口是否准确、匹配,并及时动态调整系统人口数,达到五个人口数据一致。

二是精准帮扶网格化。 结合群众实际情况,采取乡镇、村、组三级网格化帮扶方式,即:包村干部定点帮扶整村,村常务干部定点帮扶片区,组干部定点帮扶整组。成立乡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员,负责精准监测达标情况,了解掌握群众所需所盼所求,并将需求及时汇总上报到包村领导和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时,网格监测员要根据帮扶部门或帮扶责任为贫困户制定的帮扶计划和脱贫规划,因户制宜,分类施策,同时加强贫困人口脱贫达标的动态管控,做到精准退出。

三是精准宣传网络化。 网格监测员在做好贫困人口动态变化过程中,根据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和脱贫规划,有针对性地分类宣传政策,达到精准宣传。如因病致贫的贫困,要重点对其门诊、住院报销的程序、内容以及应享受政策进行宣传;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要重点对其不同学龄段享受政策。同时借助广播电视台、“北川扶贫”微信、手机短信等平台,适时将国家方针政策、惠民政策等信息传播给群众,从而助推村民自治,民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