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技术低 自主品牌车企被指难靠新能源车翻身

03.07.2014  01:40

中新网7月3日电(汽车频道 刘博)受合资品牌汽车价格下降和渠道下沉的影响,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已连续9个月下降。各自主车企纷纷转而发力新能源车,希望借助新能源车实现“突围”。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有形汽车分会会长苏晖,以及北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林逸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时指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连续下降是汽车社会的一个必然经历阶段,各国汽车要想把本土品牌或者自主品牌发展起来都必须要经历这个过程。此外,不能将自主品牌汽车的突围寄希望于新能源车,而目前价格问题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敏感因素。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连降是汽车发展的必然阶段

苏晖认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连续下降是汽车社会的一个必然经历阶段,各国汽车要想把本土品牌或者自主品牌发展起来都必须要经历这个过程。目前技术、研发、材质等各方面已发展到一定阶段,技术竞争非常激烈,自主品牌很难一直领先,一直直线上升,这种可能性非常小。苏会认为,应该对自主品牌充满着自信心,充满希望,只不过现在这个阶段可能处于低潮期。

作为自主品牌车企代表,北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林逸也认可这种观点。他表示,目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缩减主要是两方面原因:第一,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去年汽车销量达2200万辆,各汽车发达国家都把中国作为其重点市场,各个企业都纷纷在中国推出首发车,说明国外的独资和合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大了,在中国推新车多了。国外先进的汽车品牌拥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当然在技术上占有优势。

第二,现在国外企业也都在中国市场推出低价车,这确实对自主品牌的车造成很大的挤压,因为自主品牌过去是靠着价格低廉来打市场的,现在国外品牌的车也降价了,对自主品牌来说很大冲击,这两个原因造成中国自主品牌车这9个月连续下降。但随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实力增强,技术提高,以及品牌认识的提高,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会恢复的。

不能把自主品牌汽车突围寄希望于新能源车

苏晖认为,自主品牌冲破重围是要持一个乐观的态度,但不能是通过新能源汽车,这个认识多少有点脱离实际。我们自主品牌汽车在传统能源汽车方面跟世界差距还是很大的,更何况新能源汽车,这是急于求成。

苏晖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总的目标和方向是对的,但是自主品牌通过新能源汽车,去真正实现跟现在跨国集团竞争不太可能。同时自主品牌现在在新能源车发展方面仅在电动车领域,其实新能源汽车有很多方面。比如最适合中国实际的是混合动力车,因为它最普及技术也最成熟,像一汽完全可以把混合动力汽车做得非常好,完全做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国家政策仅支持纯电动汽车,所以只能说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大方向战略是对的,但路径是错的。

北汽副总工程师:价格是新能源车市场推广敏感因素

林逸介绍到,北京市目前电动汽车的政策叫桩随车走,车企负责给私人购买电动车的客户在家里安装充电桩,安装充电桩的费用还需要车企来承担。因此对于汽车企业而言,现在需要卖一辆电动车还搭一个充电桩,这个不是经济账,主要还社会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个场地问题。北京现在保有540万辆车,据北京有关部门的统计,停车位只有两百多万个,有一半现在的传统能源车还没有停车位,要从这当中挤出空间来给新能源汽车,这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

除了充电桩安装难题之外,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过高也成为普通消费者放弃购买的主要原因。对此问题林逸表示,新能源车价格主要就贵在电池上。按照目前中国市场上动力电池的价格,每度电的容量成本要达到2000到4000元。一辆车现在如果追求续航里程,起码需要30度电,成本最少6万,最多到12万,也就是说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钱就要12万。北京汽车的做法是,一方面是通过批量增加来降低电池的成本,从国内现在的状况看,最近五年电池成本大概能降到三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进,产量增加,电池成本再下降,但仍远未达到市场预期。(中新网汽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