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 成都高新区为西部探路

20.06.2015  12:55

    6月19日,记者从省科技厅和成都高新区获悉,国务院已发文批复同意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988年成立的成都高新区,为何能成为西部首个、全国第8个获批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将给成都高新区乃至四川和西部带来什么?何以获批良好基础+探路使命

    良好的基础,是成都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前提。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2013年成都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81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75亿元,对成都市、四川省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6.6%和6.7%,作为西部创新极核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iPad平板电脑年产能占全球一半以上,全球每两台笔记本电脑的CPU就有一枚是成都造。成都高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域创新环境优化、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的产业基础,不是成都高新区获批的全部理由。“自主创新示范区,更重要的使命是为区域探索路径、形成示范。”依托成都高新区,建设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有利于探索内陆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有利于探索新常态下内生发展新模式,建设内陆转型升级示范区;有利于推动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构建国家开放经济新格局。带来什么优质创新资源加速聚集

    在成都高新区将享有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中,“给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股权奖励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最令墨龙科技CEO徐宇兵兴奋。

    在徐宇兵看来,对于互联网创业公司而言,最能吸引人才进来和留下的就是股份。过去如果给员工价值一千万的股份,员工必须在股权尚未变现时缴纳约200万元个人所得税,“这对普通员工来讲几乎不可能”。不少创业公司选择在分红后再给股份,但这又会影响企业下一步经营的资金积累。

    先行先试政策,仅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来的利好之一,更大的效应是能带动全域发展。

    成都高新移动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张正刚认为,示范区的内核并非政策,而是依托充分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改革,并由此激发、调动、集聚整个区域的优质资源。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方方面面都将不断与之“匹配”,带动成都高新区软硬环境进一步优化,以及新一轮技术、资金、人才的跟进。要做什么在创新创业等方面全力探索

    国务院给科技部、省政府的批复中明确指出,同意成都高新区享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在推进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新型创新组织培育、产城融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走出新路,是不沿边、不靠海的成都高新区重点探索和示范的内容。

    孵化载体总面积达到346万平方米,规模居中西部地区首位;每万人年新增发明专利超过40件,高新技术企业占四川省的30%,每年新增科技型初创企业500多家……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创新创业中心。

    下一步,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过程中,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打造新兴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目标,成都高新区将建设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新体系,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产业链的创新创业载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绵阳“中国科技城”、成德绵乐高新技术经济带的互动;实施创新国际化战略,促进跨国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改革成果转化制度,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对科技成果处置的自主权。(记者 张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