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脱险志士祭战友:65年无法忘却的血与火
中新社重庆4月5日电 题:红岩脱险志士祭战友:65年无法忘却的血与火
中新社记者 连肖
又是一年清明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内,《红梅赞》歌声低低吟唱。耄耋高龄的红岩脱险志士孙重、郭德贤又一次拄着拐杖,来为牺牲的战友扫墓。
“只要我不死,就要常来看看牺牲的战友们。”89岁的孙重颤颤巍巍地向“11·27”殉难烈士墓献上一束白菊花。烈士雕塑下,孙重向中新社记者讲述起65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1949年11月27日,离重庆解放仅有3天,国民党屠杀了关押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原“中美合作所”军统集中营旧址)的300多名革命者,其中白公馆仅20人脱险,渣滓洞仅15人脱险。孙重从渣滓洞3号牢房脱险,郭德贤则是从白公馆脱险。
谈及在死亡边缘挣扎的那一刻,孙重眉头紧锁,陷入痛苦的回忆:“27日凌晨,一排美式装备的射击手齐刷刷站在牢房门口,一梭接一梭地向牢房内扫射,牢房的土墙被子弹打穿,灰尘四起,狱友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混乱中,孙重裹着棉被滚落隐藏在地上,才躲过一劫。
90岁的郭德贤,同样无法忘却那一日。“特务们先是秘密屠杀,他们以转移为名,把革命者一个个拖出去枪决,在牢房中每听见一声枪响,我们就痛不欲生。”她说,千钧一发之际,《红岩》的作者罗广斌等革命者说服了牢房的守卫,守卫弃暗投明交出牢门钥匙,他们才得以脱险重生。
孙重、郭德贤脱险3天后,1949年11月30日,重庆宣告解放。
“牺牲的烈士,他们其实都已经听到了解放军的炮声,他们都知道黎明就在眼前,可惜却被无情残害。”郭德贤说。
为祭奠战友和那段无法忘却的岁月,65年来,每年的清明节和“11·27”纪念日,孙重、郭德贤都会到烈士墓祭扫。尽管当日大雨滂沱,走路已显吃力的两位耄耋老人依旧如约而至。
中国民政部刚刚出台《烈士公祭办法》,规定在清明节、国庆节或重要纪念日,应举行烈士公祭活动。5日,重庆党政机关干部、武警官兵、医护人员、学生等近千人举行“11·27”殉难烈士公祭活动。
孙重说:“我们必须公祭烈士,让这一代人对当今的幸福生活常怀感恩之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