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大为45个深度贫困县开出“脱贫方”

08.06.2018  21:48

 

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扶贫工作会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举行。四川农大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安排部署,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对接农业产业需求,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制定了《四川农业大学深度贫困县扶贫方案》,提出了“精准扶规、精准扶智、精准扶产、精准扶技”四大精准扶贫措施,为45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分别开出具有针对性的“脱贫方”。

四川农大校长郑有良致表示,扶贫工作是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主要职能。高校的综合实力主要看学科师资水平,核心竞争力主要看教学科研成果,社会影响力则主要看社会服务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川农大最大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任务就是全力投身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等重大战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四川农大副校长吴德作大会主题报告。他认为,学校在扶贫上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体现在:创新引领,不断夯实科技扶贫基础;人才支撑,不断提升科技扶贫能力;深化合作,不断探索科技扶贫模式;政策激励,不断激发科技扶贫活力;发挥智囊团作用服务,不断增添科技扶贫新动能五个方面。

吴德还详细地介绍了《四川农业大学深度贫困县扶贫方案》中“精准扶规、精准扶智、精准扶产、精准扶技”四大精准扶贫措施。精准扶规,做好顶层设计,是指针对各县不同情况,发挥学校规划优势,为各县优化符合县情特点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开出“脱贫方”,从整体发展方向上帮助贫困县把好脉,一方面契合各县情况,一方面避免农业产业结构同质化,以及与市场需求错配的风险。精准扶智,提升内生动力,是指有针对性的为贫困地区培养农业现代化人才,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当地输送能吃苦能奉献舍得扎根基层的优质人才,同时通过基层干部培训和科技人才培训提升计划等多途径,帮助贫困地区提升人才队伍素质。精准扶产,实现永续脱贫,是指在农业产业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发挥学校资源和信息优势,引荐国家和省级龙头产业化企业进入深度贫困县,支撑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实现自身造血功能,克服脱贫后返贫。精准扶技,促进产业发展,是指筛选学校的优秀专家,为每个县派驻一名科技特派专家,并依据贫困县产业发展特点,组织多学科专家,形成了45个专家团队,及时把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带到贫困县,为当地现代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会上,四川农大还对2017年度扶贫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举行了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分院授牌仪式,并与甘孜州农工委、理塘县人民政府、阿坝县人民政府、茂县人民政府、雷波县人民政府、喜德县人民政府、金口河区人民政府等贫困县签订合作协议,助力他们脱贫攻坚。

四川农大党委书记邓良基表示,今后,四川农大将一如既往举全校之力投入农业科技扶贫工作,在帮助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尽最大心、出最大力,奋发进取、有所作为。切实发挥高校思想库和智慧源的作用,用好人才第一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在脱贫攻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方面动脑筋、下功夫,真正帮助深度贫困地区找准更直接、更有效、更可持续的扶贫好办法、脱贫好招数。 (光明融媒记者周洪双 见习记者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