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新生活——脱贫攻坚让康定“离异男”成“钻石王老五”
(记者 徐登林)“呵,你现在成‘钻石王老五’了,给你介绍对象还那么高傲。”2月12日,在甘孜州康定市孔玉乡折骆村黄德康家里,面对毫不领情的黄德康,折骆村党支部书记陈多良感慨,脱贫攻坚一年,不但折骆村发生了根本改变,像黄德康这样的“离异男”也涨身价了。
折骆村距离康定城90多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高半山村,土豆和玉米成了这里的主产粮食作物,由于长年干旱,土地贫瘠,粮食作物产量极低,2016年初,该村被多次“摸底”核实为贫困村。
家里一位70多岁的姑妈长期病卧在床,两个子女又同时上学,家里经济十分困难。2011年,黄德康的妻子断然与他离了婚。从此,这位“离异男”拖着老少三位需要照顾的姑妈和儿女艰难度日,日子虽然清苦,但这位有着汉姓的藏族男子选择了“坚强”。2016年初,黄德康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2016年初,折骆村成立了由陈多良和村委会主任任组长,乡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村“八大组织”和驻村“第一书记”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脱贫攻坚。
陈多良介绍,2016年,折骆村成立了覆盖全村的康定市孔玉乡折骆村呷多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到农牧产业发展资金种植羊肚菌63.5亩;争取到脱贫攻坚产业周转金用于樱脆李和重楼种植,总面积接近100亩。
在合作社带动下,去年,黄德康在住房后面的自家土地上种了2亩羊肚菌,一季下来,收入达到2万多元。在村上统筹安排下,黄德康还获得了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一年收入6000元。
“去年,我家成功脱贫摘帽。” 黄德康介绍,在村里合作社带动下,家里还种下了2亩重楼(注:一种中药),3年后进入丰产期,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那时,家里便可达到小康水平。
黄德康还告诉记者,今年,家里的两个孩子也完成学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家里现在是一顺百顺,所以来给他说媒的人也多了起来。
“我现在40多岁,再次结婚不是不可以,但两个孩子成家立业更重要,所以自己的事暂不考虑。” 黄德康说,内心感到抱歉的是对不住那些好心上门说媒的邻里乡亲。
2016年,折骆村先后完成了地质灾害搬迁1户、藏区新居建设10户、灾后加固维修90户、灾后重建1户,全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房分区合理、布局协调,实现人畜分离。村内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问题得到全部解决,安全住房保障率达到100%。
“我家房子是1992年修的,经历了康定‘11•22’地震后,虽然大问题没有,但厨房过梁需要加固,去年,政府给了2万元的藏区新居建设资金,我自己又投入2万多元,对房屋进行了维修加固,现在房子住起来非常安全。” 黄德康告诉记者,他准备今年再投入一些资金,对房屋进行风貌改造,让房子更加漂亮美观。
通过多方争取和进行项目对接,去年,折骆村新建河堤保坎1370米,做强了防洪防汛保障;完成了1.7公里村内环形道路建设和40盏路灯安装,极大提升了村内通行条件;修建垃圾处理池2个,设置垃圾桶10个,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有效改善了村内环境卫生;完成了宽带入户,实现了家家都有宽带网,人人都能“掌上阅”。
宋国军,是贫困户宋德林的儿子,去年同样获得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成为折骆村的保洁员。他说:“现在村子里的基础条件变好了,村容变漂亮了,村民再不好意思乱扔乱丢,要么把垃圾投到垃圾桶里,要么装进袋,等我去收。”
2016年,折骆村有9户26人脱贫,当年底,该村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95%,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今年,村里要让最后2户、10人脱贫,种植280亩樱脆李,进一步拓展重楼、羊肚菌种植面积,争取到2020年,全村实现小康。” 陈多良说。
如折骆村一样,2016年,甘孜州实现了33985人脱贫、280个贫困村退出。这些成功脱贫摘帽的贫困村村民,一边像黄德康那样过上了幸福新生活,一边继续前行向小康生活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