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新气象 催生新思想展现新面貌
22日天刚蒙蒙亮,广元青川县观音店乡青竹村村民杨永菊已经在自家的产业“基地”忙活起来。气温虽已到了零下3度,她却是大汗淋漓,不时地用袖口擦拭着额头。
“党和政府给我们帮扶的力度这么大,省上、市上和县里都派出一对一的帮扶干部,给我们实实在在的帮助,乡上出台了补助政策,村里也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这在这去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杨永菊深有感触地说,“烧香敬佛求不来好运气,脱贫致富全靠党的好政策,我们绝不当懒汉,一定通过辛勤劳动早日致富奔康。”
青川县观音店乡,因境内有一座观音庙而得名。
近年来,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当地党委政府和各级帮扶干部注重从引导群众“脱贫先换思想、先转观念”入手,使每个人从自身勤劳致富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信党跟党走才能“赶”走穷,靠双手劳动才能“迎”来富。
饮水思源 村民办起“感恩宴”
12月22日,天气格外晴朗。对观音店乡董家村来说,是全村人的一个好日子。
这一天适逢传统的“冬至”节,村里简单像过年一样热闹:按当地风俗,全村人要杀年猪、摆宴席、谢亲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男女老少会聚一堂,回忆一年来的收获,展望下一年的好光景。人群中自然少不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省市县的帮扶干部。这对村民们来说,他们可是必须要来的亲戚,人越多越好,预示着村民们在新的一年里讨得“好彩头”。
“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村的变化不会这么快、这么大……”在坝坝宴上,随着一首歌曲《感恩的心》响起,乡亲们纷纷举杯,向一直在董家村默默付出的帮扶干部致敬,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帮扶干部也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给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扶贫政策,为他们致富奔康支招。
“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场坝坝宴,更是一场感恩宴。”刚刚在外务工回来的村民陈德双说,向所有帮扶干部敬上了一杯多年的“家酿”,“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帮扶的干部实实在大的帮助,没有你们,我们一家啥时候才是个头哦!我们全家人一定跟着党走,当好这个头,不辜负党的期望!”
45岁的陈德双,是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全家4口人,一双儿女均在读书。过去,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和妻子全靠几亩维持度日。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陈德双决定外出务工,在某沿海城市靠自己的木工手艺换得不菲的收入,除了在外生活开支,一年下来有了3万多元的收入;妻子杨永菊则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种植了3.5亩的辣椒、2亩地的西瓜和2亩地的玉米。同时,她又在帮扶干部的指导帮助下,发展了药材、魔芋、肥猪、土鸡等种养殖产业,除去成本,今年仅药材收入就达到了10000余元,三头肥猪出栏也有了6000余元的收益,产业收入超过了2万元。现如今,一双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大大改观,身上的口袋也渐渐鼓了起来。脱贫奔康路上,两口子的信心更足了。
自强不息:盲人的世界也是处处“放光芒”
青竹村2组贫困户杨坤,是一个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奶奶年迈常年患病,生活十分困难。近年来,在县残联的帮扶下,他凭借自己的智慧,打造“盲人+电商”传奇。县残联给他捐赠了一款名为点明安卓的盲人读屏软件。通过两年的刻苦自学,他已对软件操作自如。从2015年开始,经帮扶干部推荐,他成为了一名京东客服。通过一部手机为青川辖区客户(更多的是残疾人)提供各种家电的售后、安装和维修服务,月工资达2500元。
杨坤现在他能通过手机玩微信、发短信、阅读新闻,还可以操作“滴滴出行”、“饿了么”等软件,手机几乎成了他的眼睛。
“因为失去双眼,曾经的他家里一贫如洗,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家人每人每月都能领到补助,自己也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对他来说可观的收入,全家人的生活没有一点问题,而且还有了节余。”杨坤激动地说,“这些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和实实在在的帮助,才让像他一样的盲人的世界里处处流光溢彩,我们要知恩、感恩、报恩。”
杨坤表示,他和家人虽然在享受着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实惠,而且衣食无忧,但自己决不当“懒汉”,而是要自强自立,凭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自己工作之余,还能下地干活,种了几亩魔芋和中药材,养了几头牛,这些都可以为整个家庭带来不小的收入。
观音店乡党委书记何智慧说,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当地群众不仅学会了各种致富本领,而且更加懂得了“饮水思源”的道理,养成了知恩感恩的良好风气。今年,该乡通过市县退出验收小组验收,青竹村贫困村摘帽,董家、河坝等村65户贫困户脱贫均全部达标。(刘保刚 鄢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