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第七集 命运与共

25.02.2021  08:50

  原标题: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第七集 命运与共

  [序]

  [解说词]

  2015年10月16日, 第2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的前一天,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中国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共计300余人齐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他们正期待着本次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字幕]2015年10月16日 北京 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

  [同期]中国国家主席 习近平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我们要凝聚共识、同舟共济、攻坚克难,致力于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解说词]

  掷地有声的话语不仅引发了在场来宾们的强烈共鸣,更是一位大国领导人为全球减贫发出的积极倡议,消除贫困,合作发展,共同命运!

  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到今天已经使八亿多人摆脱贫困,成为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创造出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数十年来,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同舟共济、攻坚克难,致力于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消除贫困这一全人类的梦想,践行着中国的担当!

  [解说词]

  从云端俯瞰,这星球迷人而绚烂。被称为万物灵长的人类繁衍其间,创造出一个个灿烂的文明,但翻开每一个文明的历史,贫困总是如影随形。几千年来,人类与贫困的斗争从未停歇,也从未彻底获胜。

  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支出1.9美元的绝对贫困标准,到现在,全球依然有7亿多人处于绝对贫困之中。

  今天,人类可以发射深空探测器探索宇宙的奥秘,可以发现基因谱序探索生命的神奇,可是贫困,这个“无声的危机”,依然严重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地区冲突、恐怖主义蔓延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这个一直困扰着人类的顽疾,难道就没有更好的解决之道吗?

  [字幕]中国 北京

  [解说词]

  每天来到办公室,白雅婷总是习惯性地打开电脑,浏览中国扶贫的相关信息,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她长期关注中国的减贫工作。

  [同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 白雅婷

  中国的扶贫采取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精准扶贫的方式。这需要人们从根本上了解基层和家庭贫困的本质,并找到解决贫困的具体措施。我认为,这对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值得学习的经验。

  [解说词]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显示,在全球减贫行动中,一些国家和地区推进缓慢甚至有反复,但让白雅婷惊喜的是,2020年,中国这个曾经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这样的成就,不仅是白雅婷,在很多关注全球减贫工作的政要和相关负责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同期]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 芮泽

  这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已经累计使超过8.5亿人摆脱贫困,这对中国的减贫,对于世界的减贫斗争都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经验。

  [同期]澳大利亚前总理 陆克文

  非常值得称道的是,这余下的近一亿贫困人口,不仅没有在中国政府的政策视野中被忽略,还成为了执政思想的核心。

  [解说词]

  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全球范围内每100人脱贫,就有70多人来自中国。中国的减贫贡献率超过70%,位居全球第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没有中国的脱贫成就,国际社会实现全球贫困人口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便无从谈起。2020年如期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的消除贫困目标,这给全球减贫带来巨大信心。

  [同期]微软公司创始人 比尔·盖茨

  中国推动了第一波极端贫困的减少。这是相当惊人的。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极大地降低了极端贫困率。

  [同期]俄罗斯外交学院前院长 叶普盖尼·巴让诺夫

  中国在几十年时间内,在扶贫减贫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可以从中向中国学到很多(经验)。

  [解说词]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与贫困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四亿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非比寻常的智慧和勇气,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战,年均减贫1000万人以上。八年奋斗,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十四亿多中国人将迈入全面小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巨大规模的脱贫任务,古今中外都没有先例,这是当之无愧的“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

  [同期]法国前总理 让-皮埃尔·拉法兰

  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不仅对中国非常重要,对全世界消除贫困也非常重要。当我们说全球整体减贫取得进展的时候,其实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中国的脱贫成果,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让数以亿计的老百姓脱贫,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中国的脱贫攻坚有着国际意义。

  [解说词]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到消除绝对贫困,全体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创造出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这个奇迹让中国无比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也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梦想。

  [字幕]2014年5月15日 北京   中国国际友好大会

  [同期]中国国家主席 习近平

  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是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各国人民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解说词]

  在追求幸福的奋斗中,消除贫困无疑是全人类最首要的梦想,在实现这一梦想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从来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特别是中国自身减贫的奋斗从未停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从解决饥饿、实现温饱,到摆脱绝对贫困,全国人民迈入全面小康,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脱贫经验和智慧,开始为全球减贫作出积极贡献。

  [同期]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 黄承伟

  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其中最突出的经验实际上就(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这实际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整套扶贫论述当中的核心和精髓。通过精准地施策来提高整个扶贫的效果,从中国大规模的实践来看这是非常有效的,这些经验都回应了全球在减贫当中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那么这些经验很好地提供了中国的解决方案。

  [解说词]

  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国际减贫行动中的贡献也在逐年增强,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中国和沿线各国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将帮助各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在自身脱贫中探索出的经验和智慧,也像当年的中国丝绸一样,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喜爱。

  [片花]

  [解说词]

  2018年11月6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首府戈罗卡,一场仪式正在举行。他们欢迎的是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教授,之所以受到这样高的礼遇,是因为他带领的中国专家团队,为当地带来了一项造福巴新农民的菌草种植技术,而这项技术的广泛推广,得益于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关注和支持。

  [同期]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林占熺

  他当时指示说要立足全局,立足长远,这种朋友交得越多越好。

  [解说词]

  菌草技术是林占熺1986年发明的,用草代替木头养菇,解决了“菌林矛盾”的世界难题。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关于赴宁夏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情况汇报》上作出批示,在批示的鼓舞下,林占熺带领团队来到宁夏,发展利用菌草技术栽培食用菌,种植户年均增收8000元,共有1.7万农户彻底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数万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之后,菌草技术被推广到全国31个省份500多个县区,成千上万的农民因此而受益,而这项成功造福中国老百姓的种植技术在习近平的推介下,2000年又远渡重洋来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

  菌草技术中,作为培养料的巨菌草一年种植可连续收割至少20年,用它作为培养料代替木材,可栽培香菇、灵芝等49种食用菌、药用菌。菌草特别适合巴新东高地省相对干旱的气候条件。然而在当年,在这里推广菌草栽培技术,却是一个挑战。

  [同期]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林占熺

  我把地都测了,到处我都测,这个地表多深,温度多少,我测后发现,五公分到一米五的时候,温度23到25摄氏度,非常适合这个菇的生长,我就挖一个种植沟,放在里面培养,一块塑料薄膜保湿就解决。

  一二,一二。

  [解说词]

  村民的怀疑、菌草没成形时的忐忑、半年的辛劳,终于,首批2万多袋食用菌的培育大获成功,成品率达到99%。

  [同期]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居民 布莱恩·瓦义

  这个用菌草种蘑菇的技术和我们东高地农民是最相配的,令人感到奇妙的是,你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反复收割,你可以每天收割蘑菇,赚钱也快,它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解说词]

  菌草种植示范成功后,巴新政府在东高地省卢法区菌草基地召开了验收庆祝大会,巴新总督、副总理和8位部长等近6000人参加了大会。

  在这个小小的示范点,曾先后八次召开验收庆祝大会,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起五星红旗。

  2018年11月14日,在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信使邮报》、《国民报》发表题为《让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扬帆再启航》的署名文章。在文章中,他这样写道:18年前,我担任中国福建省省长期间,曾推动实施福建省援助巴新东高地省菌草、旱稻种植技术示范项目。我高兴地得知,这一项目持续运作至今,发挥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中国同巴新关系发展的一段佳话。

  如今,菌草技术已传播至全球106个国家,并在包括太平洋岛国巴新、斐济在内的全球13个国家建立了菌草工程示范培训和产业发展基地,这是一份来自中国、面向世界的深情厚谊。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深化。

  [同期]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 罗伯特·库恩

  从根本上讲“一带一路”倡议,可能是“二战”以来,具有全球视野的最重要思想之一。

  [同期]英国汉学家 凯利·布朗

  “一带一路”传递的信息是融通中外,互利共赢。

  [解说词]

  “一带一路”倡议,送来的不仅是良种和技术,更送来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也是新时代的中国在脱贫攻坚的奋斗中一直秉持的初心,这不忘的初心让中国在自身的脱贫攻坚中一步步蹚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径,首先满足人民从基本的生存权到基本的发展权的需求——“两不愁三保障”,而这个看似简单的中国经验能否给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改变呢?

  [解说词]

  七月,正是玉米收获的时节。Bishenga一大早已经在玉米地里开始工作,今年,收成明显比往年更好一些。

  [同期]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佩雅佩雅村村民 Bishenga

  我们从中国专家那学到了四五点。首先,要努力工作;第二就是好的田间管理;第三就是用良种;第四就是勤除草,能除几次就除几次。

  [解说词]

  Bishenga提到的中国专家叫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已经和他,和佩雅佩雅村结缘8年了。因为疫情,他没能出现在这片丰收的田野。但是这并不妨碍Bishenga向他的中国老师传递这丰收的喜悦。

  (手机视频,现场声)

  Bishenga: 你好,李教授!

  李小云:你好!

  Bishenga:很好。

  李小云:好的,很好。

  [解说词]

  回想起十几年前的佩雅佩雅村,一个典型的贫穷落后的非洲小村庄,这里唯一能够种植的作物只有玉米,可是产量让大部分村民连吃饱肚子都很困难。2011年,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与坦桑尼亚政府合作,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农村基层社区建立了在非洲的第一个村级示范项目“中坦村级减贫学习中心”,2012年,中国国际扶贫专家组来到佩雅佩雅村,这一次,他们带来了中国的良种和栽培技术。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专家 李小云

  农民不相信,他觉得你中国人,那么老远来了以后,你也不懂,看我戴个眼镜也不像农民,他也会种吗,他不相信你,他不愿意冒这个风险,我费了半天劲,我跑了好几次,他不愿意。

  [解说词]

  一个外来户想改变祖祖辈辈的生产方式?这行得通吗?佩雅佩雅村老百姓的疑惑和一些中国农村在脱贫过程中的经历何其相似。而在中国的脱贫攻坚中,想脱贫,先解决温饱这是最实用最能让老百姓接受的方法,工作组几经努力,反复向村民们推介来自中国的种植技术,可当年,全村人中,唯一愿意试一试的只有Bishenga。

  [同期]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佩雅佩雅村村民 Bishenga

  我记得一英亩的土地我收获了28袋玉米棒,这个产量在当时算是很高了。以前我只能产7到8袋玉米棒。

  [解说词]

  从未有过的产量让村民们惊奇不已,第二年,佩雅佩雅村全村采用中国良种和栽培技术,当年就解决了温饱问题, 2018年,中国扶贫工作组“千户万亩玉米密植增产技术示范工程”全面铺开。2019年,工作组又教授村民们在玉米田里间种黄豆并再次喜获丰收。现在,中国国际扶贫专家组虽然不能和村民们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但他们专门从万里之外的中国给村里寄来了豆浆机。这个小小的机器,这杯甜甜的豆浆,让当地农户品尝了丰收的滋味,体会到了来自中国的脱贫智慧。

  [同期]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省长秘书 Mkongo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正如我们看到的,其他一些农民,非示范户的农民,他们正在接受这些新技术。

  [解说词]

  多年以来,中国先后向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等120个国家援建农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农技实验和推广站,派遣农技人员传授技术,提供咨询,为受援国培训农技人才,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这些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忙碌着的中国扶贫工作组,带来的不仅是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良种,更带来了中国走过脱贫之路后,愿与世界各国一起消除贫困的美好愿望。

  坦桑尼亚的东边,印度洋上的20多个小岛,组成了一个总面积2657平方公里、人口约140万的岛屿群,名叫桑给巴尔。在这个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医疗却一直是个难题。

  这一天,桑给巴尔纳兹摩加医院里,产妇约哈的血压突然升高,病情危急。

  [同期]中国第二十七期援助桑给巴尔医疗队成员 翁侨

  非常高,血压也非常高,如果继续下去就会发生子痫。

  [解说词]

  36岁的翁侨是中国第27期援桑医疗队的成员,作为中国医疗队的妇产科专家,她要在纳兹摩加医院工作一年,给患者看病做手术的同时,还要帮助当地妇产科医生提升诊疗技术,拉姆雷特就是她最得力的学生。两人经过判断,决定马上给孕妇进行剖宫产手术。

  [同期]中国第二十七期援助桑给巴尔医疗队成员 翁侨

  在这里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子痫前期导致的各个脏器的功能衰竭,另外一个就是产后出血导致的休克。

  [解说词]

  剖宫产手术持续了半个小时。因为救治及时,约哈母子平安。而这样的紧急情况对翁侨和拉姆雷特来说并不鲜见。纳兹摩加医院产科只有十几名医护人员,每年的分娩量却达到13000多例。桑给巴尔的140万人口只拥有12所公立医院,平均每一位医生要服务8500名以上的居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中国每年都向桑给巴尔派遣医疗队为这里的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同期]桑给巴尔纳兹摩加医院妇产科医生 拉姆雷特

  他们每两年就会有一批新的队员过来,这很棒,他们教会我们知识。

  [解说词]

  48个国家,21000名医疗队员,诊治的患者超过2.2亿人次。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向非洲源源不断地派遣中国优秀的医务人员,他们带来的不仅是重现的光明,痊愈的身体,更传递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理念。

  [字幕]2015年10月16日 北京 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

  [同期]中国国家主席 习近平

  未来5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的项目支持,包括1OO个减贫项目、100个农业合作项目、100个促贸援助项目、1OO个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100所医院和诊所、100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

  [解说词]

  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重申了“6个100”的承诺。“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是中国传统文化鲜明而独特的价值准则和精神标识,更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在全球视野下秉持的大国担当!

  到今天,中国已经迈入全面小康,正在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目标前行,而中国向世界承诺的 “6个100”项目,正在全球减贫的奋斗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60多年来,中国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其中700多名中国好儿女为他国发展献出了生命,共计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到期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中国在国际减贫工作中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诺守信、互利共赢的原则,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信赖和友谊。

  [片花]

  [解说词]

  1976年,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坦赞铁路建成通车。作为新中国送给非洲人民的一份厚礼,坦赞铁路打通了号称地球最深的伤疤的东非大裂谷,为坦赞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条被誉为“非洲自由之路”的铁路,成为中非人民友好史上的不朽丰碑。

  40年后,2016年,又一条中国在非洲修建的跨国铁路建成通车,这就是连接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港的亚吉铁路,作为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它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而在这条铁路沿线,很多年轻人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字幕]中国河南省郑州市

  [同期]亚吉铁路司机培训班学员

  我叫华佗,我叫黄忠,我叫刘备,我叫孙权。我们来中国,学习开火车!

  [解说词]

  这几个小伙子都来自埃塞俄比亚,他们是第一批亚吉铁路电力机车司机培训班里的学员。34名学员,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三国里的名字。

  [解说词]

  要想成为亚吉铁路上的工作者,必须经过严格教育培训才能上岗,而在埃塞俄比亚,没有专门的电气铁路的培训学校,2019年,中国决定将首批通过选拔的当地学员送到郑州进行系统培训。用三国人物的故事来激励这批年轻人,就是为了让他们高质量地完成学业。

  [同期]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薛晋秋

  要在7个月,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面,要学完我们中国学生两年到三年的课程。在他们那边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也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一个学习。

  [解说词]

  他们不熟悉火车构造,不了解运行原理,与火车司机相关的点点滴滴,都需要薛晋秋从头教起。着装整齐从袜子开始,安全规章带头背诵,模拟驾驶手把手地传授技巧,毕业考试和学生们一起挑灯夜战,终于,34名学员全部合格毕业,这些顶着三国英雄名号的非洲雏鹰们终究要离巢独自飞行。

  [同期]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薛晋秋

  我希望你们都成为一颗种子,在土壤中扎根,成长为参天大树,所以你们要为你们的国家和铁路事业而努力。

  [解说词]

  在郑州,薛晋秋老师送走了顺利结业的学生们。在亚的斯亚贝巴,一直负责运行的中方机车司机田昆权师傅迎接到了学成归来的实习司机。

  [字幕]埃塞俄比亚首都 亚的斯亚贝巴

  [同期]现场:田昆权与德杰尼驾驶列车

  [解说词]

  德杰尼今天驾驶的列车,时速达到120公里。吉布提到亚的斯亚贝巴的货物原来由公路运输需要7天时间,现在缩短到了12个小时。德杰尼不久后,将成为埃塞俄比亚第一批独立驾驶电力机车的司机。

  [同期]亚吉铁路司机 德杰尼

  我相信我在中国的学习经历,在将来能够改变我的生活、改善我的家庭,最后我想说,非常感谢中国。

  谢谢中国!(中文)

  [解说词]

  不仅是德杰尼这样的年轻人,针对不同需求,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培训,近十年来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政府官员和扶贫工作者举办了100多期国际减贫培训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际减贫培训体系,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专职从事减贫培训的重要基地。

  从饮水安全到解决温饱,从医疗服务到教育培训,“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来自中国的扶贫经验,探索出一整套从根本上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并分享给世界,为国际减贫作出了中国贡献,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扶贫经验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借鉴。

  [同期声隔断]

  [解说词]

  在全球通行的扶贫模式中,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而大水漫灌的扶贫又很难让贫困人口真正脱贫。如何识别出需要帮扶的对象?如何给千差万别的贫困对象施以有针对性的脱贫方案?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在消除贫困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精准扶贫这一解决之道。那么,在国际扶贫行动中,精准扶贫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呢?

  [字幕]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花垣县 十八洞村

  [解说词]

  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之后很多国际国内的宾客都曾来这里参观,其中让很多村民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的6月2日到访的老挝国家主席本扬。

  [同期]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讲解员 杨建军

  在座谈会上本扬书记首先讲了,这次来十八洞村,主要是来考察精准扶贫工作,希望把你们好的经验带回老挝去,怎么去进一步帮扶,实现共同的富裕。

  [解说词]

  一位外国领导人到访一个小山村,专门来参观精准扶贫的实践,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褒奖,也让全体村民都兴奋不已。

  [同期]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讲解员 杨建军

  去年(2019年)的时候,我们村里面就给本扬书记写了一封信,本扬书记收到信以后,很快就给我们村回了一封信。

  [字幕]2019年4月24日(场景:村民们围坐在广场,龙书伍给大家念本扬的回信)

  [同期]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 龙书伍

  去年(2018年)考察期间,乡亲们给予了我及代表团一行亲切友好的接待,对此我仍记忆犹新……目前,老挝正在全力开展扶贫脱贫,致力于摆脱欠发达状态。十八洞村的成功实践,给老挝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字幕]老挝 万象 版索村

  [同期]老挝万象市版索村村民 阿满

  我家里有三口人,我和我丈夫、儿子一起生活,主要是干农活,也种一点蔬菜。

  [解说词]

  阿满家没有自己的土地,种豆角的地是租来的,面积不大,儿子阿成今年十二岁,由于身体不好已经辍学一年多,从阿成六岁开始,夫妻俩每个月都要带着他到首都万象检查身体,为此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亲戚朋友也无力再资助他们。

  没钱、没地,家中还有病人,这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贫困家庭面临的困境。

  就在阿满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批“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的中国专家来到他们的村庄,他们带来了中国的精准扶贫经验,阿满一下子感到了这次是真的不一样。

  (现场:2018年12月,中老减贫工作会议在版索村召开)针对阿满家没有土地,经过中国专家组协调,阿满家流转到了其他村民非种植季节的闲置土地,发现阿满和丈夫陶平动手能力强,中国扶贫专家让他们学习蔬菜大棚的种植技术。

  [同期]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农业技术员 陈玖忠

  在老挝来说,可以尝试种一点香菜,因为香菜,据我们了解,这两年的价格比较稳定。

  [解说词]

  中国-老挝减贫合作社区示范项目的培训中心为阿满家提供种苗,有了收成还负责回收,她家的生计终于有了保障。

  精准脱贫,不仅仅是要解决收入的问题,针对医疗和文化知识匮乏等致贫因素,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现在村里的活动中心、卫生所也已经盖好,一些简单的身体检查在村里的卫生所就可以完成了。

  [同期]卫生所医生

  你的儿子的病不严重,因为他吃饭的时间不准时,所以他才有这个胃疼。

  [同期]老挝万象市版索村村民 阿满

  我好高兴现在这里有卫生所了,以前我们村没有卫生所。

  [解说词]

  家里收入增加了,给儿子治病的钱也有了着落。阿成又回到了久违的学校。

  在这里,变化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更大的变化是阿满一家人心中满满的希望。

  以中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精准扶贫”的工作经验为基础,2016年12月,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推动实施了“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在当地开展为期三年的村级减贫示范。

  在湄公河流域的老挝、柬埔寨、缅甸三个国家,有六个版索村这样的村庄,按照中国精准扶贫的模式开展减贫示范。目前,老挝、柬埔寨和缅甸都已经完成项目预期,六个村庄绝大多数村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三个国家,六个村,尽管看起来项目规模不大,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这几个村庄,目前已经成为东南亚国家减贫交流的基地。随后三个国家都相继提出延续这个项目,希望扩大范围。在2020年11月14日举行的第23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正式确定继续在这三个国家实施减贫合作项目。

  [同期]柬埔寨农村发展部农经司原司长 皮淑特

  中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经验。

  [同期]老挝减贫基金会主任 吉·塔维赛

  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成为国际间合作减贫的典范。

  [同期]缅甸农业畜牧和灌溉部农发司司长 坎佐

  这个减贫项目太不可思议了。

  [解说词]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荣辱相生、休戚与共。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均衡的发展导致贫困是全球性难题,而共建反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这一难题,实现全球治理的重要行动指南。在全球消除贫困的各个战场上,中国人的身影不仅一直冲锋在前,还积极创建各种反贫困的交流合作平台。

  [同期]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任 刘俊文

  中国积极构建国际减贫交流平台,通过定期举办全球性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区域性的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围绕全球共同关心的减贫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近十年来有5480人参加了这三大论坛。目前,这三大论坛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减贫交流平台。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培训活动。截至2019年底共举办了159期国际减贫专题培训班,有13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政府官员和扶贫工作者参加了国际减贫培训活动。

  [解说词]

  从2015年开始,中国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二期再增资1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2万个来华培训和15万个奖学金名额,为发展中国家培训50万名职业技术人员。

  [字幕]2017年1月17日 达沃斯   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

  [同期]中国国家主席   习近平

  中国人民深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艰辛,对各国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都点赞,都为他们祝福,都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会犯“红眼病”,不会抱怨他人从中国发展中得到了巨大机遇和丰厚回报。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解说词]

  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拉动着沿线各国的发展,汇聚了更多的资金投入、拓展了更多领域的项目开发,从公路铁路、隧道桥梁到机场港口、学校村庄,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医疗、文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推进,在消除贫困这个全球共同的“难题”上,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助力。

  [同期]北京大学南南合作发展学院院长 林毅夫

  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有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中非合作倡议已经给非洲创造了90多万个就业机会;另外的像“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已经有30多个国家200多个项目,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创造就业、摆脱贫困、发展经济,都会有非常正面的贡献。

  [解说词]

  中国在与贫困斗争中摸索出的经验,是治理贫困的“中国智慧”和创造性实践,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同期]联合国秘书长 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事实上中国的发展已经让数亿人口远离贫困,而且中国正致力于在2020年彻底消除国内的极端贫困,所以这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解说词]

  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消除贫困的人类梦想,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是中国对全球消除贫困行动的积极倡议与伟大实践。

  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中国在践行这一观念的历程中,为人类社会的减贫事业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未来,中国将与国际社会携起手来,让共同发展的阳光冲破贫穷落后的阴霾,共建一个远离贫困、共同发展的地球村!

责任编辑:张申

8年持续奋斗 1亿人脱贫!中国脱贫攻坚创造历史伟业
  原标题:8年持续奋斗 1亿人脱贫!中国脱贫攻坚News.Sina.com.Cn
主力战手 习近平指挥打赢世纪脱贫攻坚战
  原标题:系列时政微视频·变迁丨主力战手——总书News.Sina.com.Cn
专题片《摆脱贫困》第五集 咬定青山
  原标题: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第五News.Sina.com.Cn
从“绣花功夫”读懂精准扶贫
  原标题:庄严承诺丨从“绣花功夫”读懂精准扶贫 News.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