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宁南圆满收官2016

20.01.2017  02:32

 

 

通乡通村路,夯实了宁南脱贫基础。

 

2017年元旦,县委书记黄玉超下乡检查脱贫攻坚。

 

昔日贫困村,如今换新貌。


        □杨欣萍 王咏 彭永生
    2016年,是宁南县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宁南县脱贫攻坚工作高标准通过省级及第三方验收,36个贫困村、868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无数的辛劳与汗水。“开局就是决战,决战必须决胜。”宁南县委书记黄玉超这样形容宁南的脱贫攻坚。
新村新房新貌,贫困村变身美丽乡村
    “慢点慢点,不要把墙蹭到咯!”1月8日,在幸福乡茶岭村,冉崇高忙里忙外,指挥着邻居帮忙把刚买的新床和家具搬进新家。
    冉崇高是茶岭村的4户易地搬迁贫困户之一。以前居住偏远,交通不便,生活饮水困难。2016年8月,在乡村干部的协调下,冉崇高通过土地置换,开始统规自建钢结构新房。
    “现在出门、吃水啥都方便!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冉崇高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而在披砂镇小田坝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栋栋别致的小洋楼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工人们正在加紧粉刷墙壁、贴瓦片、安装污水管道,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按照规划,今年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70户323人在春节前将全部入住新居。”该县以工代赈办主任李晓波自豪地说。
    卓有成效的,不仅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一年来,宁南不等不靠,千方百计整合投入各级惠农资金共计5.1亿元,同步实施了彝家新寨、民族团结新村、农村危房改造、公路建设、产业扶贫、人饮解困、教育助学等综合扶贫开发重点工程。
    实施完成道路、桥梁、引水灌溉等基础建设项目66个,全县125村全部修通高等级水泥路;完成8个村1997户彝家新寨暨民族团结新村建设;完成2339户农村危房改造……
    2017年,走进宁南曾经的贫困村,处处是恬静的田园,诗意的绿色山村,一条条水泥路宛如山间玉带蜿蜒其间,一处处掩映在秀美田园中的农家别墅群,就是宁南的蜀风桑韵新村。
精准产业扶贫,激发脱贫奔康内生动力
    还没过年,贫困户罗建明家里的一串串腊肉已经香了。
    罗建明是幸福乡玉丰村的贫困户,因为缺少手艺和启动资金,种地和打零工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扶贫工作组结合实际,为他制订了详细的脱贫计划。
    发展蚕桑3亩,县蚕业局补助380元/亩;养殖生猪4头,发展核桃20亩,县林业局补助种苗费1200元;无偿送去120只鸡苗……精准到点的脱贫,让罗建明对脱贫信心十足。
    “家里有腊肉,有自家养的土鸡,再准备几条活鱼,再买点新鲜猪肉包饺子。”谈到过年,罗建明乐不可支地说,早早就花了500元买回了第一批年货。
    同样是迎接新年,宁南务旭村村民陈勇忙得不可开交。
    “喂,不着急哈!年前肯定能开业,到时候你们就可以上来耍了!”陈勇一边接着朋友的电话,一边督促工人加紧贴墙纸。
    在第一书记的协调帮助下,陈勇多方筹资50多万元,开办了务旭村第一家农家乐,主营烧烤、铜火锅等特色餐饮,预计今年春节前开业。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鸟瞰全城风光的条件、彝族朴质风俗和美味生态佳肴……务旭村地处宁南县后山,距县城只有15公里,乡村旅游成为该村脱贫的一项重要产业。
    “目前村里还有5家种桃大户也准备搞农家乐,带动村上发展冬桃、核桃观光旅游。”陈勇说。
    蚕桑、烤烟、林业、畜牧、冬季马铃薯、旅游,成为宁南脱贫六大支柱产业。“帮扶哪家发展哪项产业,怎样帮扶,都是帮扶干部和贫困户一起研究定下的,所以贫困群众积极性很高。”披砂镇党委书记马兴树说。
    2017年,宁南又提出“旅游富民”新战略,准备把宁南建设成为西部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着力移风易俗,“四个好”引导新观念
    1月1日,在宁南县海子乡关坪村,蓝天白云下的街道宽阔整洁,新建的民居错落有致,不少村民在村活动广场上悠然地活动筋骨。
    一大早,村民丰火尔骑着摩托车从县城买回来了米、面、油,还给娃娃买了套新衣服。
    走进丰火尔的家,两层楼房前的小院干净整洁,客厅内沙发、电视、冰箱整齐摆放,干干净净的茶几上摆着两本林下生态养鸡的书。“那是在农家书屋借的,明年合适就在核桃树下养一点,先翻来学习下。”丰火尔摸了摸后脑勺,笑着说。
    说起村里的变化,丰火尔感触更深,“以前很多村民最喜欢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打扑克、喝酒,等着政府扶持,现在不一样了!发展产业让大家都变勤快了,每次‘农民夜校’开课,还生怕去晚了坐最后听不清楚。
    骑骡沟乡五四村的贫困户杨长毛则认为,这些变化得益于“四个好”的实施,帮助他们改变了很多陈规陋习。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2016年,宁南评选出125户“四个好”家庭示范户,带动2万余户群众争创“四个好”家庭。随后,又开始了“四好村”的创建。
    在“四好村”创建中,五四村重新制定了村规民约,提倡丧事从简,不发“包包”烟、“瓶瓶”酒(饮料)、“坨坨”肉、“袋袋”糖,不放礼花炮,杀牛不超过3头。
    杨长毛告诉笔者:“去年6月我母亲不幸去世,如果按以前的彝族风俗估计要花费七八万元,结果按现在的村规民约,只花了8000多元。